老大和唐三哥
聘請?zhí)脐柸A做隊伍的高山協(xié)作,原本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唐陽華今年48歲,阿壩州小金縣日隆鎮(zhèn)金峰村人,家就在四姑娘山景區(qū)旁。景區(qū)內(nèi)的山坡溝岔,原是他放牧、打草的區(qū)域,可以說了如指掌。四姑娘山成為旅游區(qū)后,唐陽華和當?shù)睾芏嗄撩褚粯樱瑫r常在務農(nóng)之余為游客做講解,漸漸干起了導游。2004年,經(jīng)過四川省登山協(xié)會培訓,唐陽華第一批獲得了高山協(xié)作從業(yè)證書。
唐陽華的名氣是在驢友中口口相傳積攢起來的,他被驢友稱為“唐三哥”,是四姑娘山徒步穿越的“大拿”。
此次穿越活動的領隊許寧,早在兩個月前就和唐陽華約定好了。
許寧告訴記者,這已經(jīng)是他第二次挑戰(zhàn)四姑娘山龍眼溝了。去年,他參加了一個7名驢友組成的穿越隊,同樣選擇了龍眼溝這條線路。但行進3天后,遭遇大雪,氣象條件惡劣,有隊員體力不支,穿越活動半途而廢。也就是在那次穿越失敗回撤的途中,許寧認識了唐陽華,聽驢友前輩略帶夸耀地介紹了唐三哥的經(jīng)驗和人品。龍眼穿越這條線路就是唐陽華第一個帶隊完成的。
這一次,許寧志在必得。
許寧在驢友圈的名氣也很大。在“徒步中國”網(wǎng)站上,他叫“吃飽點”。驢友這樣描述他:徒步中國老大,首席領隊,資深強驢。
半年前,許寧就在網(wǎng)上開始召集這次穿越活動。那個征集帖至今保留在他的個人主頁上:(征)2011年國慶節(jié)四川龍眼徒步穿越活動。行程安排是,9月28日在成都集合,9月29日到日隆,10月1日進入四姑娘山區(qū)域。徒步穿越行程路線:海子溝―犀牛海―龍眼―臥龍。10月7日,從臥龍返回成都。
這是一條對驢友極具誘惑的穿越路線,一時響應者眾。但許寧只從中選擇了8名驢友。
在龍眼穿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輿論一邊倒地指責驢友盲目冒險。對此,許寧有些委屈。他告訴記者,他們對這條線路的風險是有心理預期的,他選擇的隊員也經(jīng)過反復權(quán)衡,都是和他一起多次活動的“老驢”,沒有一個是缺乏戶外徒步經(jīng)驗的“菜鳥”,其中黃洪彪在去年龍眼穿越時就是他的隊友。
領隊許寧今年35歲,是這個驢友團隊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8名隊員中,有1人參加過貢嘎雪山穿越,3人參加過鰲太(秦嶺鰲山至太白山)穿越,江西武功山則是所有人都穿越過。
這是幾條驢友眼中經(jīng)典的穿越路線。在驢友看來,海拔1900米、需要3天時間完成的武功山線路屬于“小學水平”,海拔3300米的鰲太穿越是“中學水平”,最高海拔4800米的龍眼穿越是“大學水平”。至于貢嘎雪山穿越,則是資深驢友的專屬。
“這樣的人員構(gòu)成去四姑娘山龍眼穿越,挑戰(zhàn)不是沒有,但樂趣也在于此。這支隊伍的經(jīng)驗和能力是足夠應付龍眼線的?!痹S寧說。
9月28日,從廣東、浙江、上海等幾個方向趕來的9個驢友,如約在成都會合,第二天到達四姑娘山所在日隆鎮(zhèn)。他們見到了久聞大名的“唐三哥”。
當晚,這些驢友并沒有住店,而是在唐陽華家的屋頂上搭起了帳篷,算是為此后的徒步露營“熱身”。
唐陽華請來了4個背夫,一行14人準備進入四姑娘山景區(qū)。
背夫是專門請來為驢友背行李的當?shù)厝耍咳嗣刻斓某陝谑?50元,唐陽華的酬勞是每天200元。這些花費都由9名驢友均攤。這次穿越活動,每名驢友的食物、裝備、衣物等加起來有30公斤。背夫能夠為其分擔一半以上。
許寧說,通常背夫和驢友的比例是1比3,而他們這次將近1比2,可以說是“奢侈”的,這也是為避免再出現(xiàn)上次那樣隊員體力不支的情況。
唐陽華和許寧等人敲定的具體穿越路線,是經(jīng)過海子溝、熱水塘、耙子橋、龍眼,再從龍眼折回耙子橋,最后從臥龍老街出來。這是龍眼穿越的傳統(tǒng)路線,唐陽華走過很多遍。
許寧說:“我們預計是10月6日完成穿越。三哥說時間很充裕,就算是天氣不好,5天也能走出來。”
沒人提起,今年6月份發(fā)生的兩名南京驢友失蹤事件,就發(fā)生在許寧他們準備穿越的這條線路上。
6個人的露營
許寧坦陳,對6月份的南京驢友失蹤事件他是知情的,而且和隊員們有過交流,但確實沒有足夠的重視。
在許寧這樣的資深驢友看來,那兩名失蹤的驢友在穿越中犯了很多“大忌”:他們沒請高山協(xié)作和背夫,就是兩個驢友“孤身犯險”;他們是從臥龍到海子溝反向穿越,可能是為了省門票錢,但這樣走是從低到高,越走越難。
當時組織搜救的高敏也給出了類似的分析,他說:“這條線路我也走過,坦白講危險系數(shù)并不算高。但那兩個驢友太盲目托大了,最后出事,很可能是中途走不動了,臨時改線,又進入了更難走的正河溝,結(jié)果失蹤了?!?/p>
高敏說,因為發(fā)生了驢友失蹤事件,日隆—龍眼—臥龍這條穿越線路被四姑娘山景區(qū)封閉了,并發(fā)了通告。
但許寧說,他和隊員在整個進山過程中沒有見到任何的文件和告示,購買門票和登記備案時也沒有任何的相關提示。
按照四姑娘山景區(qū)的規(guī)定,開展露營、登山、攀冰、攀巖、徒步等戶外運動項目之前,必須先在戶外活動管理中心登記備案。9月30日一早,許寧和另一位團員以及唐陽華3人前去登記,登記的人數(shù)是6人,而不是實際的9人,登記的活動內(nèi)容是露營,而不是穿越。
許寧說:“少報人數(shù)是想能省就省一點錢?!钡怯洉r每人要交60元的環(huán)境保護費,但在海子溝景區(qū),門票是9個人都買了的。“之所以要填露營而不是穿越,是因為這是我們搞戶外運動一直以來的經(jīng)驗。如果填穿越,往往都不會被批準,很多穿越都是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偷偷進行的。如果沒出事,景區(qū)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直以來景區(qū)和驢友對此都是心照不宣的?!?/p>
景區(qū)的管理方式也確實給驢友留下了鉆空子的機會。環(huán)境保護費和門票是兩個部門分別收取,并不在一起,也不相關聯(lián)。而最后進入景區(qū)時,只是查驗門票,并不核對登記備案情況。
許寧說,像他們這樣還算老實的。有的十幾個人的穿越團隊只交一兩個人的環(huán)境保護費,甚至干脆不交。
不管怎樣,這支驢友團隊從踏上穿越路線的第一步起,就已經(jīng)違規(guī)了。
龍眼
第一天的行程,驢友團隊是按照他們登記備案的露營方案行進的。上午進入海子溝景區(qū),到下午五時到達大黃棚子營地宿營。這一路都是普通游客的常規(guī)游覽線路,道路甚是好走。
10月1日,驢友們開始向人跡罕至的叢林腹地進發(fā)?!绑H行”的味道漸濃。路越來越窄,越來越破,漸漸只剩了一些走過的痕跡。他們隱沒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
海拔一路上升,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唐陽華在前面領路,許寧斷后,14個人的隊伍拉開了上百米長。這一天,他們要連續(xù)翻過海拔4600米、4700米、4800米三個埡口。
四個背夫雖然每人負重近30公斤,卻依然健步如飛,緊跟著打頭的唐陽華,這樣的海拔高度他們早已習以為常。驢友們也是一人背著一個大包,勉力跟隨。
漸漸有人落后了。許寧說,這一行中,虞秀月和劉波是兩個龜速選手,走著走著就落到后面。其實他們并不是走不動,而是有自己的節(jié)奏。驢友的行話叫“拖死狗”:走得慢,卻走不垮。
到海拔4800米的埡口時,有隊員出現(xiàn)了高原反應,但并不嚴重,短暫休息之后,隊伍繼續(xù)出發(fā)。
下午5時,全隊順利到達熱水營地。山地氣候多變,一路上小雪時有時無,扎營沒多久,漫天大雪終于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
這是四姑娘山的頭場雪,讓驢友們趕上了。一行人都是南方人,見到雪抑制不住地興奮。雪地里宿營更覺得別有意趣。但是雪后道路難行,他們不得不在熱水營地休整了一天。
10月3日,天還是沒有放晴,雪又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飄起來。驢友們恢復了體力,又開始上路。許寧招呼大家給登山鞋套上雪套(防止雪進入鞋子并能起到保暖作用的戶外裝備),并裝上了簡易冰爪。事實證明,這兩件裝備在雪地行進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這天傍晚,他們終于抵達了龍眼平臺,也是當天的營地。按照此前的線路設計,龍眼本該是這條穿越路線的最高潮段落,風景最勝。可天公不作美,四下里濃霧籠罩,還飄著小雪。周圍白呼呼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不少人帶著幾分失落鉆進帳篷。
第二天早晨,驢友們被唐三哥濃重的四川腔喊醒:“日照金山嘍!”爬出帳篷,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
雪后初霽,天空碧藍,群山被白雪覆蓋,朝陽的金光灑在雪峰頂上。用許寧的話說:“美得一塌糊涂!”所有人都拿出相機一通猛拍。
時間已過了將近一個月,許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對日照金山的壯麗心神向往:“在大山的深處、人跡罕至的秘境,我們就像是被雪包圍了,時間仿佛凝固在那里,或者說我們有點暈眩,恍如隔世。我完全不知道該怎么來形容當時的美,所有人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好漂亮,好漂亮……”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