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騎樓大宅院
雕刻鼎盛的時光
“邱宅”坐落在中山路中段南側的騎樓之間,這幢建筑已有兩百年左右的歷史,屬清代瓊北傳統(tǒng)民居建筑。接待我們的是邱宅第5代孫邱慶豐,他告訴記者,“邱宅”是由邱家第一代祖先邱成順建于咸豐七年(1857年),其原先是做陶瓷生意起家,創(chuàng)開3間商號,后又開始經(jīng)營航海業(yè)。家境富裕,便興建起了“邱宅”。
踏入“邱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前門的木雕窗戶,上面的圖案有花有樹有人,一個個大牌匾上的“回避”、“肅靜”等字顯示官員在出行。這位出行的官員身旁有仆人為其撐傘,旁邊圍觀的百姓有的在低聲細語,有的在探頭看熱鬧……整幅木雕圖案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踏入進屋,門梁上的兩只獅子雕塑也讓人關注。這雕塑看起來沒有受到歲月的侵蝕,仍舊保存完好。“在文革時期,前輩為了保存好這雕塑,就用水泥將這兩只獅子包裹起來。我們現(xiàn)在看到它們的模樣,是在拆封水泥之后的樣子。”他說。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保存較為完整的第二進大屋,記者著實被大廳處保存完好的梁柱和雕刻深深吸引了。邱慶豐告訴記者,這幾根頂梁柱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也是因為平時的用心護理,才仍舊完好無損;而這檁托雕刻,則寓意著“平安報竹千秋綠,花開富貴一品紅”,很是吉祥。記者看到,門窗上的原始精美木雕仍然保留,可以看出當年邱家的鼎盛。
邱宅中那些述不盡講不完的老故事,最忠實的聽眾與見證者非邱宅中的老墻莫屬。時間流逝,時代變遷,但如果墻會說話,將會訴說更多的不為人知的故事……
老街故事說不完
韓翠瓊說起騎樓老街,似乎有著千言萬語。她告訴記者,她的父親一輩子都在騎樓給家家戶戶畫炭畫,如今父親把這門手藝交給了她,她會好好傳承下去,將海南的傳統(tǒng)藝術延續(xù)下去。
“住在老街幾十年了,對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前段時間聽說要改造老街,還生怕會破壞原來的風貌,沒想到是在恢復原先老街的樣子,政府這樣的改造對于我們這些騎樓老居民來說真是莫大的欣慰啊!”
韓翠瓊打小就在老街跟著父親學畫,這么多年來,因畫牽出的故事不計其數(shù)?!昂芏嗄昵?有個臺灣旅游團來海南旅游,當時有個游客在導游的介紹下找到了我,想讓我?guī)退嬕粡堃央x世的父親的畫像,但那時沒有帶照片,便讓我依據(jù)她弟弟的樣子畫,說是弟弟與父親長得極為相似。我后來才知道她找我畫畫的原因,竟是其父親很多年前曾來過騎樓老街,并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她說找到我畫畫也是一種緣分。”韓翠瓊對記者說道。
韓翠瓊是個熱心腸,知道記者一直在打聽騎樓老故事,便如數(shù)家珍般地說開了:中山路騎樓老街上有兩條岔開的小巷,右邊的小巷稱為打鐵街(現(xiàn)今稱為振東街),之所以稱為打鐵街是因為當時的南洋客經(jīng)商回來,專門在某一塊區(qū)域做起了這類的生意,不光打鐵,還打刀打釘打桶等;另外一條小巷稱為牛車街。而至于為什么稱為牛車街,韓翠瓊說她和老街上其他老人仍舊不知其真正的原因。韓翠瓊自己分析道,或許是因為當時的老街全是土道,只有黃包車和牛車經(jīng)過,而牛車又是當時運送貨物最頻繁的交通工具,牛車經(jīng)過時會留下深深的痕跡,所以稱為牛車街吧。
“要說盡老街的故事,或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一人一家,一墻一門,一牌一匾,一磚一瓦……都是騎樓老街興衰的見證者。我深深地愛著老街上的每一寸土地……”韓翠瓊動情地說道。
騎樓繁華夢
在延續(xù)
四月,春天的季節(jié),孕育著新生和開始,歷時兩個月的《騎樓繁華夢》系列也終于在4月畫上了句號。
在走訪騎樓老街期間,遇見過的人,聽過的傳說,了解過的歷史,都深深印在記者的腦海里。此時此刻,騎樓老街不僅僅是一幢幢別具風味的南洋建筑群,而且是一個個活躍的、鮮活的、靈動的、似乎有著生命的載體。它們帶你回到過去,講述那不老的歷史;它們帶你返回現(xiàn)實,讓你珍惜現(xiàn)在。騎樓老街的故事仍在繼續(xù),記者也在繼續(xù)為讀者們挖掘關于騎樓更多的歷史故事……
騎樓繁華夢還在繼續(xù),我們將每時每刻注視著陪伴著它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