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張錄成:要深挖絲路文化內涵
來源: 海口網 作者:吳雨倩 時間:2017-03-29 15:46:13 星期三

????張錄成作品《胡楊三千年》。

張錄成作品《挺立黃沙》。

????探索水上絲路文化:

????深入海南黎寨采風

????對于古絲路文明,張錄成以探險者的步履、尋寶者的眼光、慧浴者的悟性,開掘、博取、吸吮,讓其由一個古絲路文化的癡迷者,成為古絲路文化的學者和研究家。社會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老莊如是說。

????為何研究了30年的草原絲路文化,現今會專注于水上絲路文化?張錄成表示,絲路文化內涵豐富,包含了草原絲路文化和水上絲路文化?!霸缒觊g將大部分的精力致力于草原絲路文化,現在將研究的經驗和收獲運用在研究水上絲路文化上,也是非常有裨益的?!彼f。

????海南淳樸的風土人情和極具地域特性的黎苗族文化,是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張錄成告訴記者,近期剛剛完成了一幅名為《胡楊三千年》的作品。作品中,一排排錯綜復雜的枯柳胡楊,有的站立著,有的已經倒下,背景是一片藍色的海浪,顯得舒適而溫暖。“為何將這兩種完全不可能共生的具象表現在同一幅畫作中?”面對疑問,張錄成表示,這是他將草原絲路文化和水上絲路文化相結合的首幅作品,也是第一次嘗試創(chuàng)新。他解釋道:“胡楊樹,那是北方樹種的象征,胡楊一千年不死,倒了一千年不倒,倒了埋在地下一千年不朽。這般倔強的生命力,就像海南的海浪,朝氣蓬勃,生生不息?!?/p>

????同時,張錄成透露,近期將到海南多個市縣的黎苗寨進行采風創(chuàng)作?!安皇呛唵蔚目吹嚼枳骞媚锏钠晾桢\,就依葫蘆畫瓢,也不是看到非遺船型屋就記錄在畫紙上?!痹谒磥恚D侠杳缱宓娘L土人情、自然風光,不應該是具象的某一個人或某一件物品,而是經過細致的觀察,長期的研究,通過大寫意的繪畫方式,畫神而顯形。

????在很多人看來,椰子樹、大海、藍天就代表了海南,畫一條河再畫上一塊刻上“黃河”的石碑,就是黃河了。張錄成坦誠地說,東南亞很多國家也有椰子樹、菠蘿蜜、大海、藍天,刪除掉那塊刻字的石碑,還能看出是黃河嗎?同樣的道理,要體現海南,不應該是簡單的具象,而應該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從文化的歷史線路出發(fā),結合當代的文化層面,從現實題材中汲取養(yǎng)分,表現內在精神文化。

????來到海南:

????期待人生的第二次轉變

????要真正畫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必須先找到和自己心靈相通、氣息相合的生活土壤,在不斷的探索中,張錄成終于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切入點,在新疆的生靈身上找到了絲路文化的信息。

????他對牛、馬、駱駝、胡楊的表現下過深刻的苦功,畫的速寫數以萬計,對動物的運動結構、生活習性做過深入研究,并對動物在歷史演變、發(fā)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了解,更對古絲路文化的遺存孜孜以求。無論他畫的群駝、群馬,還是胡楊,都表現出了西域絲路文化曠古幽深的大境界。

????此外,張錄成對龜茲壁畫、阿勒泰巖石和草原石人進行了深入的觀察摹寫,從中汲取營養(yǎng),為創(chuàng)作草原絲路的文化符號——牛、馬、駱駝、胡楊等提供了豐富的、多元的文化素材?!笆刮以趧?chuàng)作中立足于多元文化的思考,在東西文化中行走,作品力求體現文化特色、時代精神,從而使得作品富有獨特的精神內涵?!?/p>

????“從草原絲路文化轉變到水上絲路文化,是否擔心粗獷、豪放的畫風會發(fā)生改變?”張錄成笑著說,作為一名藝術者,最期待的事情莫過于在成熟之后還能再轉變?!霸谛陆盍?0年,現在來到海南,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新的嘗試和挑戰(zhàn)。繼續(xù)研究水上絲路文化,不能重復別人,也不能重復自己。當今市場上,許多所謂的畫家每天重復畫著一張賺錢的畫,但有的畫家一輩子只畫過一張世界稀缺的畫,這就是差別?!?/p>

????張錄成還告訴記者,日前,他在海南大學藝術學院進行一場名為“絲路繪畫與美學特征”的講座。當天,他從絲路文化的歷史背景、新疆地域的美學特色、以多元的美學視角解決傳統繪畫程式化弊端、中國走向世界的思考等問題出發(fā),講述了絲路文化展現的是世界文化,結合他30余年來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探索,并通過現場繪畫,向學生們分享了自身在“絲路繪畫”中創(chuàng)作感想與心路歷程。

????“最難的,不是堅守那份已經得到的贊譽,而是重新開始,接觸新的領域和風格。我期待,從海南開始的水上絲路文化,能夠促成我畫風上的轉變,成為我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彼f。

?

相關鏈接:

黑龍江:為冰雪經濟注入文化內涵
重陽節(jié)的壽文化內涵
豐富文化遺產,鮮明文化內涵,厚重文化形態(tài)

?

(編輯:王秋芳)
?

網友回帖

       m.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