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海南斗笠蓑衣的詩情畫意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林濤 時間:2017-03-27 12:20:28 星期一

德國人類學家史圖博《海南島黎族志》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水田里插秧的婦女。林濤 翻拍

  上世紀60年代初,茂密椰林中戴斗笠挑擔的海南婦女。 林濤 翻拍自《中國畫報》

  在古人的詩情畫意里,蓑衣斗笠都是不可或缺的風物。在海南古代詩詞中,有許多關于斗笠和蓑衣的表述。這些詩詞,現(xiàn)在讀起來仍不免使人內心里生出一份懷古遐思的情愫。

  被稱為“南宋四名臣”之一的胡銓,1147年被貶吉陽軍(今天三亞)。在海南八年多,作詩數十首,有一首《鷓鴣天(癸酉吉陽用山谷韻)》詞,詞中寫道:“青箬笠,綠荷衣,斜風細雨也須歸。崖州險似風波海,海里風波有定時。”描述了其在貶地的所聞所見和不畏險阻的信念。青色的竹笠,綠色的蓑衣,頭戴竹笠身披蓑衣,風飄不起來,雨透不進去,雖是斜風細雨也不能阻擋歸路,海波怒濤也會有止休時。

  南宋道教傳人白玉蟾青年時曾在儋州松林嶺修煉,期間題了一首《送春郊行》詩:“怨風怨雨總皆非,風雨不來吾亦歸。越鳥啼殘花影瘦,吳蠶眼老拓陰稀。枝頭紅綻梅被熟,口角黃干燕學飛。我亦欲歸歸不得,擔頭猶掛一蓑衣”。詩寫的是郊行送春之感懷,但從詩中的表述,在宋代時,蓑衣在海南也是常見之物了。

  元代宰相王仕熙,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在貶謫崖州期間寫下一組《崖州八景》詩,其中有一首《水南暮雨》詩,說到了蓑衣和斗笠:“千樹檳榔養(yǎng)素封,城南籬落暮云重。稻田流水鴉濡翅,石峒浮煙鹿養(yǎng)茸。明日買山添薯蕷,早春荷鍤剪芙蓉??蛠淼捌謱に蝮?,黃篾穿魚酒正濃。”詩中不僅描繪了水南村的美麗景致,也抒寫了漁村的穿著和習俗,充滿生活氣息。

  此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坡仙笠屐圖》。傳說1000多年前,地處熱帶地區(qū)的海南,因日烈天熱,人們便想出了將竹破成蔑片制作竹笠,名為“山坡笠”。北宋年間,蘇東坡被貶來海南,?發(fā)現(xiàn)這里的竹笠新穎、美觀、輕便,與大陸各地的竹笠不一樣,尤其是“山坡笠”面積大,能遮日擋雨,又很有特色,就喜歡上這種竹笠。當地人送給他的一頂“山坡笠”,令其愛不釋手,經常戴著出行,“山坡笠”由此而揚名。后來為紀念蘇東坡在海南傳播中原文化的功績,人們便將“山坡笠”稱為“東坡笠”。

歌舞表演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畫面。

1939年,瓊海嘉積街上戴斗笠的人們。

  在儋州東坡書院內有一幅石刻《坡仙笠屐圖》鑲嵌在載酒堂的墻壁上,被視為該院的“鎮(zhèn)館之寶”。圖中勾勒出蘇東坡戴笠著屐冒雨出行狀,并有題序:東坡在儋耳,一日訪黎子云,途中遇雨,從農家假笠屐著歸,婦兒相隨爭笑,群犬爭吠。東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這個典故說的是蘇東坡在儋州時,常去當地朋友黎子云家串門,一日遇到天下大雨,就借了一頂斗笠、一雙木屐,穿戴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回去,一路上引得路人大笑、狗也狂吠不止。

  1931年和1932年,德國學者史圖博兩次來海南考察,在他所著的《海南島黎族志》一書中,有多幀當時實地拍攝的斗笠蓑衣照片,尤其是黎族婦女頭戴斗笠披蓑衣在田地里插秧勞動的畫面,是難得珍貴的影像記錄。

?

?

相關鏈接:

豫劇《斗笠縣令》重慶首演受熱捧
忘不了,住疊石草棚的斗笠婆

?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m.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