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尋跡通津坊:海甸溪邊的古渡口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鄭翔鵬 時間:2016-05-26 09:48:14 星期四

清末民初??诔菂^(qū)布局圖上的三亞街(右上角黃色位置),即通津坊。

三亞街上臨街店屋樣式的民居。

通津坊三亞上文化園地里古樹參天。

三亞上文化室里面保存乾隆年間“芳流奕祀”碑。

  ??诜幌?/p>

  文圖?本刊特約撰稿?鄭翔鵬

  午后兩點,一陣清脆的瓷器敲擊聲打破了海口三亞街酷熱下的寂靜。三兩小童從木門里探出腦袋,老人在躺椅上緩緩直起腰板,屋檐下懶臥的土狗也因此動了動耳朵。一戴草笠的擔夫卸下擔子,手里拿著一瓷碗和湯匙敲擊,面帶微笑似乎等待老友重逢的樣子。不一會,擔子旁便圍滿人,擔夫則從擔子的鍋中舀出一碗一碗芝麻糊交與他們。三亞街頓時芝麻飄香,巷道也多了幾分熱鬧。??诜幌镏虚L大的人可能都有相似的記憶,午睡醒后有吃一些在家門口叫賣的小甜品的習慣。

  三亞街猶如一位慈祥的老者,守望著膝下的兒孫從幼年直到變老。那么,誰曾好奇她的前世今生?此“三亞”與瓊南的三亞市并無關系,在地方話里讀起來反而與“三艾”諧音。如此有趣的地名,現今當地老者也表示無法解讀來由。但是現存風物似乎可以為三亞街道出些曾經的過往。

  古名“邁本”的濱海聚落

  居住在三亞上廟旁邊的吳坤富老人介紹,三亞街與街后的巷道一起俗稱“三亞村”,在過去它還有個正式的名字叫“通津坊”,民國時期村里對外活動交流時還沿用“通津坊”這個名號。現今的三亞街分上下兩街,民間通稱“上廟”和“下廟”,原是以街上相繼修建的兩座關圣廟為分別的。而“通津坊”的得名可追溯到宋元時期,宋代在白沙津置渡通往徐聞沓磊驛,與大陸往來。而通津坊設渡口,作為海口浦與神應港往來的通道,所以稱為“通津渡”,而后改稱“通津坊”。三亞街長大的詹姓老街坊回憶,在和平橋未建好之前,還有渡船來往海甸島。

  從三亞上下兩廟中的古碑得知,“上廟”始創(chuàng)于清代康熙年間,“下廟”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兩廟同奉關圣帝君為境主,故近年修葺一新的“下廟”也掛上了“關圣廟”的匾額,廟內也制作了多幅精美的關公事跡浮雕。鄉(xiāng)野建廟也需要物質足夠的條件,從清代三亞街一街建兩廟的情況及建廟的芳名古碑,可得知此地在清初時已經是一個人口不少的雜姓聚落,并且發(fā)展迅速。然而據不少老市民回憶,三亞上廟后村曾經的土地廟才是通津坊最古老的廟宇,在上下兩關圣廟創(chuàng)建之前就有。該土地廟被認為是海口老城區(qū)歷史久遠的商貿發(fā)祥地之一,為??诘貐^(qū)最有名氣的土地廟。舊時不少海口城里的商民前來朝拜,祈求財運亨通。

  三亞上文化室里一塊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流芳奕祀”簡短交代了該地地名的變更:“所城東通津坊前名邁本,近稱三亞?!蔽覀兊弥叭齺啞钡姆Q法大約是在清初才出現的,通津坊還有個更古老的名字叫“邁本”?!斑~”、“美”在海口市的地名中經常出現,這兩個字在同一地方不同時期的文獻資料中常?;ビ茫耶數厝硕寄钭鳌癿ai”。通津坊東邊的美舍河在當地的土話里就叫做“mai舍河”。學者宋長棟在《試從地名探討海南島“臨高人”的源流》中指出“邁”、“美”都是臨高話“mai”的漢語諧音譯字?!癿ai”意為母親、女性。莫祖禧在《“臨高人”進居海南島時代探討》中認為,“mai”命名的地方應該是“臨高人”在瓊的曾經居住地。如此看來,通津坊更早的居民是臨高語族群,后來遷瓊閩人漸多,甚至通津坊無人再說臨高話,但是本著“名從主人”的原則仍把古名刻于碑中銘記。地名的變遷,也體現出三亞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開發(fā)情況。

  “半村半郭”的宜居之地

  現存于三亞上文化室里這塊乾隆年間的“流芳奕祀”碑,不僅交代了通津坊名稱的沿革,還給世人描繪出了兩百多年前通津坊的地理環(huán)境??上П囊蛴晁疀_刷和人為破壞,大部分字跡殘損。在可辨的文字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領略古代通津坊的水鄉(xiāng)風光。論及此碑的文學價值,當為??诶铣菂^(qū)現存碑文之首?,F將部分文字摘錄如下:

  “今夫鄉(xiāng)祀,境主所以保障梓桒福垂庶類者也。所城東通津坊前名邁本,近稱三亞,為海口一圖與海門唇齒相輔北戶而處,系半村半郭之區(qū)也。山峙其屛,水環(huán)其帶,田疇繡錯,畫艇漁燈,互相掩映。埜處也,饒有水居之雉鳥,爾乃四面廬居,各抱地勢而業(yè)……”

  文中指出通津坊位于??谒菛|郊。相傳古代??谏絻葞X為海門東岬角,君堯嶺為海門西岬角。通津坊剛好位于君堯嶺大小上坡的北面,又屬于??诘拈T戶之地。碑文用一個“半村半郭”的成語形容通津坊當時的居住環(huán)境,這是中國古代文人理想的居處,既有鄉(xiāng)居的寧靜與閑適,又緊鄰城郭的繁華,可謂中庸也。依山傍水,田間景色像刺繡般絢麗多彩。鳥獸魚蝦各行其道,人類也一樣安居樂業(yè),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前。而曾經的“半村半郭”之地,現今早已融入高樓林立的??谥鞒菂^(qū)中。以山為屏的田園風光已經尋不到痕跡,唯有海甸溪與三亞街居民隔著長堤路相望。時代的腳步不曾停歇,所幸歷史的脈搏依然跳動,如同三亞上廟院子里面百年古樹郁郁參天,給后人留下無限的遐想與一方駐足之地。

  手工作坊林立的富庶之地

  在沒有填海擴長堤路以前,三亞街與海甸島隔著很寬的水道,也就是現在的海甸溪。當時,靠近三亞街的河水叫做三亞河,那是舊時通津坊父老們的母親河。河水清澈見底,海水漲潮時水質偏咸,退潮時可以飲用。原來戲臺后的空地就是街坊們洗衣服和打水的聚集地??克木勐涠加兴话愕撵`氣,生活也相對滋潤。

  據街坊介紹,通津坊雖靠海而居,但一直以來鮮有出海打漁的船戶。討??刻斐燥?,身家性命全系在一葉扁舟上,不是逼不得已不為之。通津坊因為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加上地處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手工作坊林立,是相對比較富庶的地方。當地老人回憶,沒有填海擴長堤路前,海甸溪的水清澈見底,大量的珊瑚生長在淺水中。珊瑚石珊瑚樹燒制的石灰是舊時建筑的必備材料,因此該地的燒灰行業(yè)應運而生,解放前有六家燒灰的作坊,為當時??谝粠У耐聊窘ㄔO提供材料。同時通津坊還有過木材加工業(yè),現在三亞社區(qū)周圍的密集木工店也是行業(yè)聚集相應的延續(xù)。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粉的制作至今還是三亞街一張?zhí)厥獾拿?,成為??谑泻D戏壑谱鳌胺沁z”工藝的搖籃。以至于坊間有傳,海口市區(qū)的海南粉有一半出自三亞街。據說當地最早制作海南粉的是吳姓與何姓等三個家族,機器化制作不普及的年代,海南粉的制作工序繁瑣,耗時較長且產量不大,在三亞街可以見到家家戶戶舂米忙的場景。如今三亞街還有人家留著因常年做粉舂米而把底舂漏洞的石舂,緬懷祖輩創(chuàng)業(yè)的勤懇與艱辛。如今機器加工代替了大量的手工程序,很多家庭作坊難以維持,村里僅剩幾家規(guī)模較大的在經營。三亞上廟戲臺邊吳乾森一家的海南粉作坊已經是傳承多代的百年老作坊,在海口遠近聞名。下街的吳坤佩多年著力于改進工藝和品質,還被評為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行走在三亞街上,也許你無法想象出這塊地方曾經是古代??诘拈T戶之地,甚至可能是很多老居民傳說中的古代??谏藤Q發(fā)祥地之一。但在現代小洋樓與明清瓦厝參半的街景中,你會發(fā)現有不少異于瓊北傳統(tǒng)民居的房子:房子臨街的那邊皆為門板,把門開完了便可像鋪面一樣迎接來客。這就是街邊店屋的樣式,其特殊的格局跟古舊的外觀耐人尋味,是否可以透露出些許歷史的過往?通津坊如同一位蒙著面紗的低調老者,更多的傳奇有待挖掘與解讀。

?

?

相關鏈接:

男子餓暈在三亞街頭被好心人救起 自稱因欠債不愿回家
海南三亞街頭7名老人打牌阻礙執(zhí)法 5名被拘留
男子三亞街頭撒潑爆粗口視頻瘋傳朋友圈 被拘7天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m.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