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樹前走,暗香盈袖,花香襲人。在一片香樹林里,映入我眼簾的仿佛是一棵高大而獨特的香樹,龐大的樹冠,龜裂斑駁的樹軀,陽光在葉子上閃爍。我依稀看到一位花甲老人,峨冠博帶,溫文爾雅,風度翩翩,從那棵香樹下策杖走來,那不就是人人敬仰的蘇東坡老先生嗎?
“東行策杖尋黎老,打破驚雞似病風?!弊x到這首詩,讓我想起來頭戴椰子冠,手拄香樹木杖,腳蹬木屐,口嚼檳榔,背上一壺自釀的天門冬酒,一副地地道道的黎家老人形象的蘇東坡。他手中那把香樹木做成的策杖,陪伴他度過了在南蠻之地的日日夜夜,為他支撐過了被貶流放瓊島那段艱難歲月,后來他感恩自負地說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倍嗝吹幕磉_樂觀,多么風趣幽默。
蘇東坡曾在惠州謫居三年,逐漸適應了流亡生活,并已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打算,沒有想到再次飛來橫禍,被貶到孤懸小島。真是“使命遠臨,初聞喪膽”,他完全絕望了。以風燭殘年流放南蠻之地,東坡當時心灰意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他甚至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然而熱情好客的海南人,都把東坡當親人看待,有的幫他修繕房屋,有的給他送酒肉,有的給他送吉貝布……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愛,暖燙著東坡那顆幾乎僵冷了的心,讓他獲得了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慰藉,以及戰(zhàn)勝生活困難、擺脫精神壓力的生命源泉。
蘇東坡沒有失落,更不會消沉,他永遠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不久詩人的心情在黎族恩人的呵護下逐步好轉起來了,他把種種憂愁怨恨、誹謗毀辱置之度外。執(zhí)意把這里當故鄉(xiāng),“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連東坡自己都認了,別人還有什么可說呢?其居儋功業(yè),樹起他平生功業(yè)中的第三個閃光的豐碑。???
在他的筆下,儋耳山雄偉而神奇,月夜的北門江充滿了詩情畫意,蠻荒的大地更是天斧神功的清新翠綠,生機盎然。他和黎民百姓打成了一片。
蘇東坡后來對海南的感情越來越深,他吃荔枝,嘗檳榔,還自己釀酒煮茶,自己做策杖,自己種菜……凡事自己動手,從日常生活中找到了真樂趣。他說:“人間無正味,美好出艱難?!?/p>
隨著年歲漸高,蘇東坡走路越來越困難了,他就自己琢磨著做個拐杖。拐杖做好后,他風趣地說,這是自己用香樹木做成的拐杖,如今手里又多了一件寶貝。我能想象到老人做成拐杖后那種滿意和滿足。在海南,他特別鐘愛自己身邊的這把拐杖,拐杖是他的忠實伴侶,拐杖可以幫助他走路、看風景、近黎農(nóng)。
與其說蘇東坡情有獨鐘香木拐杖,不如說他借物抒懷,心中敬重的是香樹木的品質(zhì)。當年來到海南,他首先在房前屋后種植下了香樹。樹長得臨風搖曳,楚楚生姿。緣何鐘愛香樹,因為蘇東坡與香樹的內(nèi)涵是相同的、一致的。
你看那香樹經(jīng)歷了千年滄桑歲月、遭受了無數(shù)次的風雨摧毀與兵匪焚燒,它總是不動聲色地承受各種辛酸與苦難,淡定自若地佇立在山坳里,傳遞著一種引人向上的力量和豁達的包容。它扎根海南大地,伸向天空,與天地風云融為一體,與山河共呼吸,取萬物之生氣,反過來又養(yǎng)育萬物,貢獻了自己生命的全部,但卻從不索取什么。它無私奉獻的品德,讓東坡產(chǎn)生了敬仰之心,愛慕之情。
蘇東坡是個博學家,已在他的海外詩中談到香樹的品性,知道“色”、“紋”、“香”、“潤”是香樹的潛質(zhì)。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的話來說,降香,它能夠沁入你的肺腑,也能夠讓你心曠神怡,寵辱不驚?!皾櫋?,如玉器一般的細膩柔潤,如琥珀般的晶瑩剔透,又如彩虹般的絢麗多彩。用香樹木做的家具,蘊含著寶貴的文化內(nèi)涵,它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身體物質(zhì)上的舒適豪華,更是精神層面的愉悅和審美趣味的升華。自然天成、色澤盈潤,款式簡約,不示張揚的香樹家具,與傳統(tǒng)文化儒家的中庸思想十分契合,無疑受到中國古代文人的青睞。
香樹林如人生。我覺得蘇東坡就是一棵頂天立地、傲視蒼穹的香樹。
蘇東坡從海南香樹林走了出來,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已經(jīng)是香樹的形象代言人了。因為他從香樹的品質(zhì)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和升華,反過來又以自己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給海南的香樹木注入了靈魂,撒下了芬芳。因此不妨說,蘇東坡是海南自然景色的挖掘者、建樹者和傳播者。
海南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而香樹策杖頂起了蘇東坡的不屈。
m.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