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科狀元劉智昕。新京報記者 浦峰攝
理科狀元 劉智昕 721分
17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五班學生。
【分數(shù)】
語文 136分
數(shù)學 145分
英語 147分
理綜 293分
從沒有想過能當狀元,其實我就是個普通班的小菜鳥,學習也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只是跟著老師的腳步查漏補缺。我覺得人人都能做狀元。
17歲,摩羯座,愛笑,說話語速快。昨日中午,在父母老師陪伴下,穿著校服出現(xiàn)的劉智昕,落落大方、有問必答。她說查分系統(tǒng)開放后,父母和她分頭查到了成績,與之前聽說的理科最高721分印證后,得知成了今年高考的理科狀元,“渾身顫抖,特別驚喜”。
冷靜下來后,這個長發(fā)女孩子想到的慶祝方式是,晚上跟爸爸媽媽一起吃個飯。
幼年學琴不考級
“彈鋼琴!”被問到平時的愛好,劉智昕脫口而出,她偏愛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曲子,會彈奏《夢中的婚禮》,準備高考結(jié)束后的暑假把《星空》練熟。
這是母親王喜玲在她3歲時,就開始培養(yǎng)的愛好,同時起步的還有英語和舞蹈?!皬牟灰笏技墶?,王喜玲說,因為當年聽老師說,考級要一個曲子反復練半年,她覺得對孩子沒什么益處,“我也不想她當鋼琴家”,只是純粹地休閑娛樂,但孩子上初中時,鋼琴伴奏也能登臺演出,“不用也可以放在那兒嘛”。
這樣“寬松”的氛圍也延續(xù)到了學習上,王喜玲說,并不要求孩子出類拔萃,也沒有想過讓她考狀元,“我們給孩子自主權(quán)”,比如學一個小時可以休息半個小時,之后看電視、打游戲都可以,“孩子嘛,她心里有數(shù)就行”。
于是在高考前一天,劉智昕還看了跑男放松,“該會的都會了,不會的也就不會了”,王喜玲說,當時她就讓女兒放松心態(tài),“該玩玩,該看看”。
雖學理科愛寫詞
劉智昕的父母都在電力系統(tǒng)工作,加上她,全家都算是理工科。
但除了彈鋼琴,劉智昕還有寫詞的愛好,“高二時跟語文老師互相對詞”,她說這樣可以拓展思維,對于思辨能力和寫作的文采都有很大提升。
劉智昕偏愛蘇軾、柳永、辛棄疾的詞,“因為很有風骨”。高三時她還曾以“蘇幕遮”為詞牌,寫作了一首《致知己》,詞中寫道,“年如梭,歲荏苒。知己難尋,只恨相逢晚。恣意之時難復返,對酒當歌,明月依窗幔。故人離,情泛濫。獨對軒窗,醇酒空覺淡。待到枝頭花爛漫。具備佳酌,靜候君歸岸。”
現(xiàn)代文學方面,她喜歡張愛玲的作品,脫口而出的是《半生緣》。所以在考場上,微作文“三選一”的題目中,她選擇了推薦名著的那道題,自信“如果能挑出精彩片段,就能拿不錯的分數(shù)”。
雖然是理科里的“文人”,但劉智昕不喜歡用“文藝”形容自己,“相比而言,我更喜歡開朗這個詞?!?/p>
學習不是生活全部
雖然當了狀元,但劉智昕并不認為自己是“學霸”。高中三年她不僅是班長,還“精力旺盛”地參加了英語演講、志愿活動、學校嘉年華等多項活動。
班主任陳育紅說,這是位細心到令她感動的班長,“三年,每天都把作業(yè)發(fā)到班級的微信群里,提醒大家寫”,高三時的筆記也會無償與同學分享,并交流學習經(jīng)驗。
“無論是內(nèi)向還是外向的學生,她都能打成一片”,陳育紅說,這樣的凝聚力和號召力讓她很贊賞。
這似乎是天生的。劉智昕5年級隨父親工作調(diào)動進京時,也沒表現(xiàn)出多明顯的拘謹,“比本地小孩兒跟本地小孩兒玩得還好”。
就算成為狀元,滿臉笑容的劉智昕依然說,“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提醒學弟學妹珍惜與同學老師之間的相處,并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
平時排名在年級50名左右的她,最大的經(jīng)驗是跟著老師的腳步走,“查漏補缺,練手感”。
目前,劉智昕尚未確定高考后的目標,“北大或者清華,什么專業(yè),都要跟爸媽商量下”,但基本會留在北京。
(原標題:我就是個普通班的小菜鳥)
?
相關(guān)鏈接:
海南中學勇奪今年高考文理第一名!文科894 理科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