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書法《四言詩貼》。
文本刊特約撰稿??林冠群
白玉蟾“三十六歲死”成懸案
所以關于白玉蟾的生年,應以1194年為較可靠,證據也較充分。但關于他的死,則又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他的愛徒彭耜在《海瓊玉蟾先生事實》中說:“紹定己丑(1229年)冬,或傳先生解化于盱江,嘗有詩云‘待我年當三十六,青云白鶴是歸期?!詺q計,似若相互。”就是說疑他三十六歲死,但又說“逾年,人皆見于隴蜀,又未嘗死,竟莫知所終。”既然“莫知所終”,那么定為“三十六歲死”也就成為懸案,于是有的論者又尋出諸多根據,有說他九十六歲死的,有說他活了一百多歲,甚至更長。這里我引南宋著名學者劉克莊在《后山詩話》卷二中的一則記述:“黃天谷,名春伯;白玉蟾,姓葛名長庚。皆自言得道,后死乃無他異。二人頗涉文墨,所至墻壁淋漓揮掃,能聳動人……(黃)嘗訪蟾,值其出,題壁云‘怪訪怪,怪不在。茅君山,來相待’。”也有論者引劉克莊《后村集》卷二十四,謂黃天谷僅活到六十歲,而“蟾猶夭死”。按劉克莊生于1136年,比白玉蟾年長(用生于紹熙甲寅說),死于1269年,他與白玉蟾等道人相識,又曾親聞其逝,并說他“后死乃無他異”,即所謂“得道升仙”之類均屬妄言。則白玉蟾最多不能活過1269年,即超不過七十五歲,何況劉還說他“夭死”(早逝),則他僅活了三十六歲,也是基本可信的。
白玉蟾十歲前后即離開海南,十八歲時在羅浮山從陳楠學道,此后一直“云游四方”,沒有再回海南的蹤跡可尋,盡管他在詩文中始終眷戀這一生身之地,將自己視為海瓊子,卻以三十六年的人生腳步消失于大陸的山川云煙之中。所以關于他曾在海南儋州的松林山、定安的文筆峰等處“修煉”過的說法,僅能看作是海南父老對這一曠代奇才的景仰與尊崇。
?
?
?
?
相關鏈接:
南宗五祖——白玉蟾:海南歷史第一文化名人
歷代文人墨客流配謫居之地——古城崖州
海南文人解讀僑鄉(xiāng)歷史與古邑風情
海南文人新著《行走文昌》出版發(fā)行 深度解讀僑鄉(xiāng)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