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7日消息(記者?雷瓊宇?文/圖)“中國式接送”是什么?這是繼網絡上“中國式過馬路”之后,網友們創(chuàng)造的又一個新名詞。現如今每到上學和放學時間,全國各地小學門口便會上演“中國式接送”大戲———家長們開著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在校門外翹首以待,人群之眾、秩序之亂就像集貿市場。記者近日在??诟髦行W校采訪,探尋這一中國特色式現象背后的問題,體會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
家長接送不可或缺
現狀
11月2日是周五,下午4點不到,位于海府路上的市第25小學校門外已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們圍得水泄不通。家長王先生告訴記者,家里離學校太遠,路上車多不安全,怕孩子出事,再說,別家的家長也來接孩子,如果自己不接,怕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影響,擔心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疼愛。
在??谒闹懈咧胁啃iT口,張阿姨表情嚴肅地說,自己家的孩子17歲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是早戀的高發(fā)期,而且也怕他和不好的同學玩到一起,自己辛苦一點沒關系。
張先生的女兒在市第11小學上學,自己對“中國式接送”表示“雙手贊成”,因為“女兒是獨生女,萬一出點什么事,那真是一代人的噩夢啊?!?/p>
“兒子現在上小學5年級,每天光接送孩子就花兩個小時。”市民陳阿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把時間用在做其他工作,也許會取得更多收獲。而因為接送孩子造成的上班遲到和早退,已引起了領導和同事的非議與誤解。放棄接送?她的觀點是“萬萬不可”。
?
安全問題成現實選擇
無奈
為什么工作繁忙的家長要堅持接送孩子呢?“中國式接送”之所以受到家長們的青睞,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的“寶貝疙瘩、小太陽”,安全問題自然擺在第一位,還有復雜的城市交通,比如“橫沖直撞”的車輛,擔心孩子學壞等。事實上,多位家長表示,之所以要“不遺余力”接送孩子,小孩在上學和放學路上的安全是他們最擔心的。
“被拐”是每個孩子父母心頭的噩夢。如今資訊信息無孔不入,每次聽聞有孩子被人販子拐走的消息,家長對孩子上學和放學路上的各種狀況更是難以想象,唯有“緊緊抓住孩子的手”才是最保險的做法。
在市第26小學、濱海九小這些學校每個新學年都會給新入學的一年級家長發(fā)“溫馨提示”宣傳單,做安全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與輔導?!靶Ч浅:?!”濱海九小總務處黎國武主任告訴記者,實施多年的“家長行車路線”、“公交專線”等服務措施受到家長學生的歡迎,同時他也希望交通部門可以在上學和放學兩個高峰時段進行交通疏導緩解壓力。而26小因為學校附近開始興建商業(yè)中心即將變成大工地,校長蔡春菊希望有關方面“理解和照顧”學校的困難,為家長學生的出行營造安全環(huán)境。
盡管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己上下學”,但是殘酷的現實,導致絕大多數的家長還是愿意堅持“中國式接送”。于是,各所小學的校門口,一到上學放學時間,擁堵、混亂的景象顯得見怪不怪,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中國式接送”苦了父母,堵了交通。
無序接送更沒有安全感
網友吐槽
記者在采訪時很多人指出,家長接送孩子不僅自己鬧心,還為交通添亂。網絡上各地網民對“中國式接送”展開熱烈討論。一名騰訊天津網友說:“我家門口有一所學校,一到放學時間,接孩子的家長,老老少少幾百人,都將車并排停在馬路上,三車道的馬路被弄成了一車道,加上各種小商販和閑雜人員,混亂之中,孩子的安全其實更容易受到威脅?!?/p>
強國論壇上,湖南長沙網友“嘿澀”覺得應該換位思考:“如果有既不超載又安全負責的校車,如果車輛都有禮讓行人的良好駕駛習慣,如果少一些拐賣兒童的犯罪行為,誰愿意每天這樣在校門口苦苦守候?”
人民網公益頻道一網友,也對交通狀況表示擔憂。他剛看到新聞,就在重陽節(jié)這天,上海長寧區(qū)就發(fā)生了祖孫倆在上學路上被撞的交通事故,10歲外孫女受傷,78歲的外婆不幸去世?!斑@樣的事故任何一個家庭都難以承受?,F在不少學校不到點都不讓學生進校門,再加上校車難以普及,孩子上下學路上的安全問題確實讓人焦慮?!?/p>
“與其批評家長過分緊張,不如反思是什么導致了家長的焦慮和緊張。不是現在的家長缺心眼,實在是社會越來越讓人缺乏安全感?!彬v訊網友“缺只角”說。
新浪網友“三生石”認為,“安全感”的缺失,可能和現在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關,但更反映了社會建設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家長應該調整心態(tài),不要從眾,不要覺得大家都接送自己也要接送,應注重增強孩子獨立生存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管理部門也應該積極完善社會建設,創(chuàng)造穩(wěn)定安全的環(huán)境。不然,“中國式接送”的焦慮只會越來越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