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能讓為人父母者心動的一句廣告,也成為各類早教機構各顯神通、廣開財源的大旗。不過,也有部分所謂的早教機構,往往并不看重教學,而只是讓孩子玩得爽,再回頭忽悠家長購買天價的“進口教材”。
花費四千買教材
6月中旬,吳先生與家人散步時,被自稱現(xiàn)代教育機構的推銷員攔住,稱周末可以去該機構免費試聽兒童英語培訓。夫婦倆隨后帶著孩子到青山區(qū)建設二路一家大酒店試聽。試聽中,工作人員以“不影響培訓”為由,將孩子與家長分在兩個房間。
“老師根本沒教英語,而是帶著孩子做游戲,組織表演。”吳先生說,在家長試聽間,一名“專家”則反復強調孩子早期的多元智能開發(fā)、溝通等問題,并配上學員成功的例子,強調孩子能否學好英語與是否用迪士尼英語教材連續(xù)學習有很大關系。
“我不想買那教材,但孩子很想去玩,我就買了?!眳窍壬f,在孩子和工作人員的催促下,他付3950元買下教材,不含課時費。
多起投訴獲賠付
拿到這套“進口教材”,吳先生心生懷疑:教材由四個盒子分裝,每盒子配有8本書,8張光碟,一本書也只有30頁左右?!吧暇W(wǎng)一搜,同樣教材13本裝的也只要115元!價格差近40倍!”
記者隨后在工商部門了解到,類似早教機構“不賣教育賣教材”的投訴近期已達到十數(shù)起。胡女士也是因受邀免費聽課后,被迫購買3950元的迪士尼英語教材,目前仍未獲退款。
青山工商調查認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的公平交易條件。“該銷售方式,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經(jīng)調解,該機構給兩位消費者各退還3950元,并被責令整改。
用孩子“綁架”家長
“這是早教機構利用孩子喜愛玩樂的天性來達到營銷目的?!焙笔∏嗌倌晷睦斫】到逃行牡膶<艺f,學齡前孩子易于被娛樂性強的游戲吸引,這利于引導孩子的教育,但不應被用于商業(yè)目的。
據(jù)工商部門透露,目前各類早教培訓班魚龍混雜,有不少機構打著英語、語文等教育培訓的幌子而只是帶著孩子玩耍,利用孩子的玩樂心理“綁架”家長的口袋,高價推銷教材。
工商提醒家長,在為孩子報培訓班前要考慮周全,避免盲目沖動;在選擇某項教育形式前要多加了解;簽訂服務協(xié)議前要看清條款是否全合理后,再簽名、交費。此外,對于被邀請免費聽課要保持警惕,一旦發(fā)現(xiàn)教材、學費問題,及時向工商部門投訴。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