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時評>
高考狀元熱為什么總降不了溫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思輝  時間:2011-06-28 17:09:22

  近年來,盡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不要對高考考生成績進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狀元,但這幾天又有不少省份公布了高考狀元。不少高校仍然為高考狀元提供高額獎學金,一些媒體依舊為狀元熱推波助瀾,這實在是不可取。

?

  在高考中能拔得頭籌,說明考生有著相對較強的學習能力,社會對這些考生給予關注也可以理解。但這并不意味著一些地方可以無視禁令公布狀元名單,一些媒體可以不切實際地大肆宣傳,一些利益相關者可以蓄意炒作。說到底,高考成績只是評價學生素質的一種依據,決不能對這個成績過分崇拜。那些打著各種幌子、散播高考狀元成績信息的做法,明顯欠妥。對此,學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門應該理性地對待和處理,積極做好管理和引導。把高考狀元推到臺前,不僅于教育改革無益,更可能對狀元本身造成傷害。

?

  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破除唯分是從的評價機制,是這個工程的重要內容。過分強調考試分數的做法,本身就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背離。一些地方樂此不疲地公布狀元名單,一些媒體趨之若鶩地展開新聞聚焦,無疑會加劇人們對分數的崇拜和迷信,拖教育改革的后腿。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不要公布高考狀元的禁令,是對考生的保護。正如教育部發(fā)言人續(xù)梅所言,“全社會要共同為孩子們的全面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

  高考狀元,對這些考生來說,表面上看是一個耀眼的冠冕,實際上卻是盛名之累。頂著狀元的帽子,考生們的確能得到一些升學擇校的好處和實惠。但這種效應,也可能打破他們平和的心態(tài),讓他們今后的成長帶上心理負擔。一份關于中國高考狀元的調查報告顯示,很多高考狀元并沒有在學界、商界、政界等方面成為頂尖人才。有人將這一現象稱為“高考狀元之殤”,也有人認為社會對高考狀元的預期明顯過高。不管對這個現象怎么理解,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過去我們對高考狀元的崇拜和迷信有失偏頗。而那些曾經“環(huán)謁于邑人”的高考狀元們,想來也定然不會對曾經的被追捧太過興奮。

?

  相比之下,當前70%以上的大學錄取率,也和昔日擠獨木橋的狀況大不相同。對高考狀元的迷信,真該降降溫了。今年山東、廣東等一些地方,已不公布高考排名,并對高考成績信息嚴格管理,值得拍手稱道。不過,要想讓狀元熱徹底降溫,還須做好配套改革,比如不以高考分數論成敗,對中學及中學教師的成績評比、業(yè)績評先,制定新的標準;對基層教育管理部門的考評也應設立新標準。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鏟除狀元熱的土壤。

?

相關鏈接:

狀元被隱身!捂住“高考狀元”難為了誰
媒體熱炒高考狀元引發(fā)憂思 狀元情結何以屢禁不止?
高考狀元為何32年憋不出頂尖人才?
海南文科高考狀元:遇事必盡全力 是季老“粉絲”
海南理科高考狀元:愛看書愛上網 但對己要求嚴格
教育部重申不應公布高考“狀元” 炒作形成利益鏈

?

(編輯:梁影)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