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嘉靖“大禮議”
辯證看廖紀
《明史》記廖紀的履歷是:“弘治三年進士,授考功主事,屢遷文選郎中。正德中,歷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廠,(明官名,掌督辦宮廷所用柴炭)羨金無所私。遷吏部左、右侍郎。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書。調兵部,參贊機務?!绷渭o任吏部尚書是在南京,雖是南都六部之首,卻是一個閑職。此后的“調兵部,參贊機務”,也只是在南京。
海南學者周濟夫認為,看廖紀,離不開對“大禮議”態(tài)度?!按蠖Y議”是嘉靖一朝的大關節(jié)。他的升遷與解職似都與“大禮議”有關。
嘉靖皇帝本是正德皇帝的堂兄弟,正德皇帝死后無子,嘉靖皇帝因而繼位。按當時的正統觀念,他繼位后應尊正德之父弘治皇帝為皇考,但他執(zhí)意要尊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因此朝中引發(fā)了一場激烈斗爭。當時朝臣張璁(后升任首輔)、桂萼等站在嘉靖一邊,很快受到寵信。而以首輔楊廷和為首的群臣極力反對,有一百多人先后受到貶逐、下獄、廷杖的懲罰。嘉靖三年(1524)廖紀升任南京吏部尚書,便是出于張璁、桂萼同黨的推薦,但他以年紀大上疏請辭,且推薦嘉靖皇帝厭惡的喬羽、楊旦,說“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喬羽,聰明不如楊旦”。
張璁等本欲引他為己助,但他上任后議論多次與之牴牾。如光祿署丞請建世廟祀興獻帝,廖紀便極力反對。又條奏三事,其三為惜人才,委婉勸嘉靖起用“大禮議”中被貶逐之臣。這又能看出他正直之處。因此張璁等后來也不喜歡他。但外人觀之,他仍是張璁等的附和者,嘉靖五年(1526)后的被論劾去職即為此。
廖紀學有所成,但做學問的成就,不及丘濬,也不及唐胄、鐘芳。《道光瓊州府志》廖紀傳中說他所著有《四書管窺》四卷、《童訓》一卷、《滄州志》四卷,篇幅都比較有限?!端膸烊珪反婺恐洝端臅芨Q》中的《大學管窺》一卷,《中庸管窺》一卷,《論孟管窺》則未見著錄?!端膸烊珪窞槊糠N書目撰有提要,《大學管窺》、《中庸管窺》的提要則稱“其書流傳絕少”,分段“殊為牽強”,“亦無甚精微之論”。
“廖紀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的廉潔奉公。”周濟夫說,他在正德中提督山廠(明官名。掌督辦宮廷所用柴炭),“羨金無所私”,即盈馀款項未占為己有,就可看出他的廉潔。他的這些立朝大節(jié),令后輩王弘誨在到訪他的故里時,專門作詩憑吊他。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