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進前端分類、中端收集、后端處理的閉環(huán)產業(yè)鏈建設
三亞構建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
三亞全面科學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5月14日,三亞市深化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部署會暨鞏衛(wèi)工作分析會議召開,對《三亞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審議稿)(以下簡稱《方案》)進行解讀,三亞梳理出9個方面47條任務清單,明確到2023年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科學化、分類投放精準化、分類收運規(guī)范化、分類處置多元化、分類覆蓋全域化。
根據《方案》,三亞以“全體系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為工作原則,按照定投放點、定投放時間、定督導員、定責任單位、定轉運單位的“五定” 要求,通過明確分類標準,配齊配全分類投放設施設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制度等舉措,探索建立具有三亞特色的城鄉(xiāng)差異化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具體而言,三亞各區(qū)(育才生態(tài)區(qū))屬地內所有的住宅小區(qū),將按照《海南省垃圾分類收集屋(亭)配置指南》的設置標準合理配置生活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和誤時投放點位,計劃每個分類投放點位設督導員1至2名,定時投放時間為早7至9點,晚7至9點。
三亞還將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對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農村地區(qū),建立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銜接協(xié)同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對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qū),采用“自行投放+上門收集”“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模式,同步推進垃圾生活分類工作。
對于新改、改建或者擴建住宅、公共建筑、公共設施等建設工程,《方案》要求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轉設施,確保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方案》還對分類后的生活垃圾運輸方式作出規(guī)定。三亞推行“桶車同色、標志明顯”的分類運輸,落實“專桶專運、專車專運、專線專運”,合理規(guī)劃路線,增加運輸頻次,確保及時清運。
垃圾分類,事關千家萬戶,如何發(fā)動社會參與?三亞堅持黨建引領,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學黨史、為民辦實事”活動,推行在職黨員回社區(qū)(村、居)開展生活垃圾“站桶督導”服務工作,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三亞堅持生活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將生活垃圾分類常識和基本要求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活動,還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青年志愿者”“小手拉大手”等實踐活動,通過小手牽大手,推動家庭、帶動社會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關鍵在于打通“全產業(yè)鏈條”,形成長效機制。對此,《方案》提出要推進資源化利用,優(yōu)化可回收物回收網點和大件垃圾拆解點布局,每3000戶至少配置1個可回收物網點,每個社區(qū)(村、居)建設1個以上可回收物分揀中轉站。同時,三亞將啟動焚燒發(fā)電廠擴建項目二期、廚余垃圾擴容項目等垃圾分類終端的處理項目建設,確保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類后,能形成垃圾前端分類、中端收集、后端處理的閉環(huán)產業(yè)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