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6.8°,
陜北黃土高原上,
有一個小小村落,
名叫梁家河,
“這是大有學問的地方”。
1969年,15歲的習近平下鄉(xiāng)來到梁家河成為一名知青,度過7年的青春歲月。習近平曾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離開梁家河40多年來,習近平先后四次給梁家河村回信表達惦念之情,也曾親自回去看望陜北的鄉(xiāng)親們。
1972年時的習近平(圖片來源:新華網)
梁家河讓習近平一直牽掛著,他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p>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6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隆重推出12集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用聲音回顧習近平在梁家河的“人生第一步”。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隆重推出12集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由央廣優(yōu)秀播音員、主持人傾情演繹,后期制作精益求精。用最優(yōu)美的聲音和最專業(yè)的制作,呈現精彩的“有聲版”《梁家河》。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在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中,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記錄梁家河幾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在這個叫做梁家河的小村莊里,習近平經歷了他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成為“種地的好把式”
到梁家河兩三年后,習近平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延川話,掏地、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別人怎么做,習近平就跟著學。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向村里人請教,漸漸地所有農活都熟悉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
習近平交公糧的糧站收購憑證
對農村里的各種活計,習近平已經干得很嫻熟了。他還學會了自己捻毛線、補衣服、縫被子,帶來的針線包派上了用場,盡管針腳不那么齊整,但也有模有樣。
那些年,他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煉,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
第一次迎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1972年冬,習近平加入了共青團。對他來說,入團之路如同勞動時走的山路一樣,蜿蜒曲折。在遠離北京的梁家河,那頂看不見卻又無時不在的“黑幫子弟”帽子再次被人拿了出來。
習近平不認輸,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入團申請書……不停地寫著。他堅信自己的父親是好人,自己也是好人。第八份入團申請書遞上去后,終于獲得了批準,他成了一名共青團員。
1973年8月,時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梁玉明問習近平:“想不想入黨?”習近平說:“很難。”想到入團的經歷,他有理由說很難?!澳悴灰筮M步,怎么能發(fā)展你入黨?”梁玉明用了激將法。
于是,梁玉明當了習近平的入黨介紹人。入黨申請書寫好后,梁玉明上報公社,同樣挨了一頓訓。
回到梁家河后,梁玉明說:“不要怕人家不批,你應該要求進步?!绷暯接忠淮文闷鹆斯P,一份一份,直至寫到第十份,才獲得批準。
習近平等三人的入黨批復函
1974年1月10日,公社黨委批準了習近平的入黨申請,接收他為黨員。隨后,梁家河大隊推選他為黨支部書記。習近平終于迎來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第一次當眾流淚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說,“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p>
1975年7月15日,中共延安地委召開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學大寨先進代表會,習近平等14名北京知青作為先進個人受到通報表揚
1975年,習近平被清華大學錄取了,10月7日是他離開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鄉(xiāng)親們拉話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較晚。當他早晨推開門走出窯洞時,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滿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來了。大家手里拿著紅棗、小米,默默地站著。他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這是他第一次當眾流淚。
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歡送習近平(前排居中)入學留念
多年以后,習近平對梁家河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
他說:“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6月28日,就可以在央廣中國之聲、文藝之聲、娛樂廣播等頻率上收聽到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了。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央廣網、央視網、國際在線、央視新聞、央廣新聞、中國廣播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收聽哦。
?
相關鏈接:
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初心·梁家河篇?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