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文(左一)在界水小學三年級教室外等待上課,孩子們好奇地從窗口觀察這位新老師,這將是他們的第一堂英語課(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新華社海口9月10日電題: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李強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7名年輕的“英語使者”。他們自2013年起每人承擔2-3所村小的英語教學,每天騎著電動車翻越崎嶇山路,從一所村小穿梭至另一所村小,風雨無阻,甚至帶病堅持,給山里娃們啟蒙ABC里的秘密,他們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鄉(xiāng)村小學的第一批英語老師。
不能空缺的崗位
2013年之前,保亭縣英語老師嚴重缺乏,為數不多的英語老師只能先安排到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任教。全縣25個村完小和教學點的英語課“空置”,課本成了孩子們看不懂的“天書”。
“沒有空編沒法招聘?!北Mたh教育局人事股股長胡茂珍說,由于生源減少、撤點并校等原因,2013年核編時,全縣2100多名教職工,超編400多個。即便不新招一人,以自然減員的速度,超出的編制都需10年消化。
孩子的教育不能再耽誤10年。
縣教育局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利用培訓經費招聘10名編外鄉(xiāng)村英語教師,讓孩子們接受一些英語啟蒙。
由于經費緊張、待遇不高,加上山區(qū)工作條件艱苦,招聘的10人只有9人到位,很快又有2人辭職,剩下的7名老師則帶著心中的教師夢和對山里娃的牽掛,一干就是四年。
“總算解了燃眉之急?!焙湔f,這7名老師雖然也不能覆蓋所有村小,但總算讓許多山村孩子第一次開口說了ABC。
黃妮娜(中)在保城鎮(zhèn)西坡小學上課(9月4日攝)。她分管三個小學,每周要上27節(jié)課。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必須克服的困難
在山區(qū)小學間“走教”,7位老師都經歷了過去不曾體驗的艱辛。
在保亭縣西坡小學任教的黃妮娜是本縣人,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間,她一人承擔了新政鎮(zhèn)3所村級完小12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每天騎車在不同學校往返,還要自己做飯。
“每周27節(jié)課,從早上到晚,經常累到不想吃飯?!被貞浧鹉?年的教學時光,淚水禁不住在她的眼眶中打轉。山區(qū)天氣多變,雨天濕一身,晴天一身汗,“有一次連人帶車翻到溝里,好幾處擦傷,被嚇壞了;有時候山坡上還會落石,那些石塊就從面前滾下來,很危險?!?/p>
來自廣西的莫方文老師負責加茂鎮(zhèn)半弓小學、界水小學6個班,“兩個學校相隔12公里,莫老師每天騎著電動車來回跑,她在為山區(qū)教育作貢獻。”加茂中心學校校長胡亞洪說。
拼版照片:上圖為莫方文在加茂鎮(zhèn)半弓小學上完課,匆匆前往另一所小學上課(9月4日攝);下圖為莫方文騎上電動車,前往12公里外的另一所小學上課(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