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國家大力提倡振興傳統工藝,工藝美術領域正迎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日前,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評審結果揭曉,著名收藏家、鑒賞家、明清家具設計與制器大家、伍氏興隆明式家具創(chuàng)始人伍炳亮先生成為中國當代傳統家具行業(yè)摘此桂冠“第一人”——榮膺“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稱號。
????伍炳亮先生工作照
▲伍炳亮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證書
▲伍炳亮代表作之一:海南黃花梨大翹頭案
▲伍炳亮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證書內頁
▲伍大師代表作之一:海南黃花梨月洞門棚架床
為踐行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國家大力提倡振興傳統工藝,工藝美術領域正迎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日前,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評審結果揭曉,著名收藏家、鑒賞家、明清家具設計與制器大家、伍氏興隆明式家具創(chuàng)始人伍炳亮先生成為中國當代傳統家具行業(yè)摘此桂冠“第一人”——榮膺“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稱號。
為表彰行業(yè)杰出貢獻人才而設立的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是我國工藝美術行業(yè)至高榮譽。作為工藝美術領域傳統家具行業(yè)獲此殊榮“第一人”,伍炳亮早有“嶺南魯班”之美譽,是中國傳統家具行業(yè)公認的藝術大師,其創(chuàng)新、改良設計的精品力作,早已得到國內乃至國際上廣大明清傳統家具愛好者及國際收藏家的高度認可。借此機會,記者對伍炳亮先生進行了專訪。
伍炳亮榮膺首屆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名副其實眾望所歸
在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始于1979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認為最具權威性的榮譽評定之一。根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對符合一定條件且長期從事工藝美術制作的人員,由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部門授予國內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者國家級稱號,榮譽證書蓋國徽章,迄今共進行了六屆。2011年,由工信部、文化部等8個部委與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等聯合開展了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2013年5月15日,《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轉由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負責。2016年,為適應行業(yè)發(fā)展,評審變更為“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并在名稱前加屆次(此次評審為第一屆),由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發(fā)文同意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在全國范圍開展“首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評審活動。從全國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中經過層層初評、審核、篩選之后,“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最后進行了集中終評審定。
據筆者了解,本次評審進一步貫徹落實《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旨在弘揚工匠精神,表彰德藝雙馨、業(yè)績卓越、貢獻突出的工美行業(yè)藝術人才,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含港、澳、臺)的346名大師1038件(套)作品申報參與評審會,涵蓋雕塑工藝品、漆器工藝品、抽紗刺繡工藝品、編織工藝品、地毯工藝品、金屬工藝品、陶瓷工藝品、花畫工藝品以及民族民間工藝品等領域,經過資料審查、申報資格確認、評委評審、專家審議、領導小組審核等程序,280名各行業(yè)領域技藝人才獲此稱號,伍炳亮成為中國當代傳統家具行業(yè)榮獲“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第一人。
談及伍炳亮大師獲此殊榮,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周鄭生表示:“名副其實、實至名歸”。他說,工藝美術代表了中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藝術價值。中國傳統家具是工藝美術形式中的杰出代表,將工藝美術品融入日常生活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我們鼓勵日用品藝術化,藝術品實用化,而伍炳亮大師正處于這種趨勢的最前沿。其作品代表了中國傳統家具的高度,既忠實地傳承了傳統家具工藝的精髓,也有改良創(chuàng)新的獨到之處,并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在業(yè)界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其本人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人物,人如其藝,藝如其人。
學者與藝術家雙重身份:樹立當代傳統家具行業(yè)“里程碑”
關于“大師”,按照權威解釋,是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為大家所尊敬的人?!冬F代漢語詞典》指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崇仰的學者或藝術家。由此可見,“大師”首先得是學者或藝術家;二是要有很深的造詣;三是為大家所尊敬的人。根據這個界定“大師”只能是學術界或藝術界極少數人才能夠擔當得起的稱號。伍炳亮榮獲“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符合上述對“大師”的界定條件,堪稱當代傳統家具行業(yè)里程碑事件。仔細梳理伍大師從業(yè)迄今39年的軌跡,我們發(fā)現這位行業(yè)領袖無論是在思想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家具設計、制作、收藏等實踐中,都兼具學者與藝術大師風范,為行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
1979年,伍炳亮開始從事古典家具收購、收藏、貿易和研究。當時國內較活躍的老家具市場——江門臺山、新會,河北大城,蘇州,北京等地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上世紀80年代,伍炳亮到北京搜尋老家具,認識了明式家具專家陳增弼先生,自此成為“良師益友”。陳增弼師從建筑大師梁思成和明式家具專家楊耀,他將明式家具的研究提高到學術范疇,作為一個學科來對待。在陳增弼的影響下,伍炳亮結合實踐,于十多年前最早在行業(yè)開創(chuàng)性提出紅木家具“型、藝、材、韻”理論,此后又補充總結出“名、年”,成為當代中國傳統家具行業(yè)從業(yè)者、拍賣行、收藏家等各方公認的評判一件紅木家具藝術水準高低的通用標準。
從業(yè)以來,伍炳亮在設計制作每一件家具尤其是黃花梨家具時,始終堅持親自參與定位設計、選料開料配料,恰當利用每一根木材,每一道紋理,力求設計制作出富有藝術含金量的作品來。在傳承中國傳統紅木家具經典款式基礎上,大膽吸收其精華和營養(yǎng),將一些老家具美中不足的地方進行改良設計,結合自身提出的型、藝、材、韻標準,使作品更加完美,逐步形成了伍氏家具與眾不同的特征。比如陳增弼曾盛贊伍炳亮為國家重要場所設計制作的屏風:“達到行業(yè)內專業(yè)一流制器水平?!敝骷液r更是感嘆:“看到伍炳亮大師的藝術家具精品,我就走不動路?!币舱羌婢邔W者與藝術大家的雙重造詣,伍大師才在自己的制器領域創(chuàng)造出獨具辨識度的藝術符號,其作品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都具有極高的聲望與影響力。
“大國工匠”振興傳統工藝,助推傳統家具迎來春天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了文化部、工信部、財政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部署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按照該計劃,中國將培育和扶持一批傳統工匠和知名品牌,到2020年,傳統工藝的傳承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將得到明顯提升。在此背景下,伍炳亮先生以傳統家具設計制作者的身份獲得國家級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的希望,也契合了中央政府對“大國工匠”精神的倡導。
“大國工匠”——伍炳亮大師所在的中國傳統家具行業(yè),與建筑營造技藝、刺繡、剪紙、年畫、金銀制作工藝等一樣,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常典型的特色傳統工藝。如何把紅木家具傳統工藝振興并發(fā)揚光大?在回答這道深刻文化命題的過程中,伍炳亮大師以自身作品說話,這也是他有別于其他家具制作廠家及匠人的最突出之處:“做精品、做傳承、做創(chuàng)新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目標,中國傳統家具,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家具,都是工藝與技術的統一、實用性和藝術欣賞性的并重。傳統家具形式與內涵決定了只有真正以制作‘藝術作品’的態(tài)度去制作家具,為產品注入深厚的文化附加值,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家具作品,才能獲得真正的傳世精品?!?/p>
尤其是在黃花梨家具領域,伍炳亮大師走出了一條其他人難以企及的藝術道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以黃花梨為代表的明式家具備受國內外收藏家和各著名拍賣行看重和推崇,伍炳亮先生是最早入手購買黃花梨材料設計制作明式家具的業(yè)界重量級人物之一,先后推出了大量藝術品級的明式黃花梨家具,其行動領先于行業(yè),同時也引領了行業(yè)的發(fā)展進步,在眾多收藏家購買伍氏家具的同時,不少廠家也悄悄買來《伍炳亮作品珍賞》,以其作品為榜樣精研制器之道。更難能可貴的是,隨著黃花梨因稀有而價格貴比黃金,很多廠家望而卻步,伍炳亮先生仍氣定神閑滿懷信心地堅持高價購進黃花梨木料,以日臻爐火純青的技藝,不斷推出黃花梨重器,令業(yè)界和收藏界刮目相看。如果說,對黃花梨樹種的推介和材料價值的炒作多年前起到了“爆發(fā)式”推廣作用的話,那么到了現在無論黃花梨價格怎樣攀升都始終不渝、永不放棄地購進木料,開發(fā)精品,則對黃花梨文化和家具藝術的傳播起到了持久和長遠的推進作用。目前,隨著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的興建,人們會越發(fā)認識到,伍炳亮先生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面對市場經濟大潮,伍炳亮大師始終不忘初心地堅守情懷與責任,讓人欽佩。多年來他制作了千余款精品藝術家具,作品先后被中南海、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際知名收藏家等珍藏。業(yè)內人士高度評價:身為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委會主席團主席,伍炳亮先生榮膺“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不僅是對其本人藝術成就的高度褒揚,更是讓中國傳統家具全行業(yè)引以驕傲與自豪。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他這樣的行業(yè)領軍人物帶領下,中國當代傳統家具行業(yè)必會迎來新的春天。
文/蔡之岳 劉源屏
?
?
?
相關鏈接:
傳承“工匠精神”打造紅木精品?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