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3月23日電(沈釗)23日,廣東省氣象局舉行了世界氣象日主題報告會,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綠文在演講中表示,高建筑可導致雷擊次數增多,廣州某高建筑去年一年遭受雷擊次數達數十次。
“閃電不會兩次擊中同一棟房屋”,陳綠文表示,過去城市建筑較為低矮,而雷電具有較大的隨機性,一般房屋遭受雷擊的概率較低,但高建筑物遭受雷擊的概率則高得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呂偉濤研究員等雷電科研人員與廣東省氣象局聯合開展的研究結果表明,廣州一處高層建筑建成后,附近半徑1千米范圍內的雷擊次數為建成前的2.5倍、雷擊平均強度為建成前的2.2倍。
研究人員還將研究區(qū)域擴大到200千米乘以200千米的范圍,發(fā)現區(qū)域內高建筑建成后,區(qū)域平均雷擊強度為建成前的1.2倍,其中超過2.2倍的比例僅為0.2%。綜合各項數據,該高建筑導致雷擊強度上升的可信度超過99%。
陳綠文還表示,雖然高建筑會引起雷擊次數的增加,但在按照防雷標準嚴格做好防雷措施后,人們只要待在室內,就可以保證人身安全,而高建筑本身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廣州氣象衛(wèi)星地面站高級工程師曹靜表示,去年12月發(fā)射的風云四號氣象衛(wèi)星上首次搭載了閃電成像儀,這是我國閃電探測的新起點。該成像儀閃電探測結果與云圖疊加,可以實現對閃電災害、強對流天氣的短時、實時預警預報,降低雷電、強對流天氣對我國航空、航天、航海、農業(yè)等各行業(yè)的危害。
曹靜稱,衛(wèi)星閃電成像儀與地面閃電探測系統(tǒng)相結合,對于全面全面了解我國甚至世界范圍內的雷電時空分布,雷電發(fā)生重點區(qū)域災害預防,驗證并改進傳統(tǒng)監(jiān)測手段和方法,更好的實現閃電和強對流天氣預警預報具有重大意義。(完)
?
?
相關鏈接:
中國唯一一座抗美援朝紀念館改擴建主體建筑完工?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