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一位背負著超大行李的母親懷抱孩子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2010年1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 右圖:2016年2月3日,G1327次列車上擺放的旅客行李。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從“手提肩扛”到一只行李箱
在十余年前,對于很多返鄉(xiāng)農民工來說,不異于一次“舉家搬遷”,他們的行禮多數都是用蛇皮袋裝著鼓鼓囊囊的被褥,還有干活用的工具,也有為家人準備的春節(jié)禮物。返鄉(xiāng)農民工手提肩扛,火車票有時只好用嘴含住,行李常常把車廂過道堵的水泄不通。
大包小包的現象仍然存在于春運之中,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輕裝上陣,一個行李箱、一個雙肩包常常就是全部行李。“行李少了”成春運的一大顯著變化。
行李少了,不等于對家人的關心少了。如今,網購和快遞業(yè)飛速發(fā)展,返鄉(xiāng)者人未到家,年貨已儲備好。物質日趨豐富和消費觀念轉型,意味著供需雙方的不對等發(fā)生轉變,過年所需物資不必一同千里還鄉(xiāng)。
而隨著交通網絡日益完善,對異鄉(xiāng)人來說,回家也并非一年僅此一回。大包小包及其所蘊含的意義,也被分散在多次返鄉(xiāng)經歷中。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