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現(xiàn)在都會通過網絡購買書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60%的書籍都是通過網絡渠道銷售,但是有些書從網上買回來后,卻總是讓人覺得有點不對勁兒。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號稱“正版”卻印刷粗糙 模糊不清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一本法律工具書:《法律顧問服務指南》,這本書原價52元,在淘寶網上的銷售價格是30元到50元之間。這家店鋪寶貝描述為“正版現(xiàn)貨”,但是在“寶貝評價”中,買家們評價不一,有的說“是正版,紙張好”,有的說“是盜版”,還給出了照片。記者聯(lián)系到店家,得到回復稱:是正版,但從這家網店購買了一本《法律顧問服務指南》之后,記者發(fā)現(xiàn),拿到手的這本書紙質較薄,內部插圖模糊不清。那么它到底是不是正版呢?記者聯(lián)系到了這本書的發(fā)行人員。經過發(fā)行人的鑒定,記者買到的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藏身電商的盜版書。
掛名“當當網精品書店” “喬裝”賣盜版
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fā)現(xiàn),這家出售盜版書的淘寶店鋪,店名還叫“當當網精品書店”,光是這個名字,就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它和當當網有什么關聯(lián)。
之前記者購買的是一本工具書,那么,網售的暢銷書又是否能逃脫被盜版的命運呢?
這位發(fā)行人告訴記者,網絡出售盜版書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尤其是暢銷書,以他們之前發(fā)行的《明朝那些事兒》為例,盜版竟然發(fā)明了大合集,而發(fā)行方根本沒有出過大合集。
盜版頻現(xiàn) 電商平臺是否該擔責?
“幾乎每一本暢銷書,都有網售的盜版”,韓志遠秘書長的這句話,乍一聽上去有些夸張,但卻足以說明眼下網售盜版圖書的猖獗程度。那么,究竟誰該為這種情況負責呢?
我們的記者拿著從網上買到的盜版書《法律顧問服務指南》,找到了該書的作者,而實際上,作者在新書銷售的僅僅一周后,就發(fā)現(xiàn)了網絡銷售盜版書的情況。
記者聯(lián)系到了《法律顧問服務指南》這本工具書的主編岳運生律師。他告訴記者,這本書是他們歷時三年,四易其稿,前后共50位律師參與編寫的,今年7月2號正式發(fā)布,但在新書發(fā)布一周后,他們就發(fā)現(xiàn),網絡上出現(xiàn)了這本書的盜版。
7月28日,岳運生他們在北京市海誠公證處,辦理保全證據(jù)公證手續(xù),在公證狀態(tài)下,他們從淘寶網的店鋪中購買這本《法律顧問服務指南》,發(fā)現(xiàn)三家所售為盜版,而且這些盜版書居然還有兩個版本。
8月24號,他們向淘寶網發(fā)了維權告知函,要求告知侵權人的具體信息,沒有得到回應;8月29日,他們向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提出立案申請;9月5號獲得受理。
從證據(jù)收集到法院受理,歷經一個多月,花費兩萬三千元,這期間該商品一直沒有下架。
盜版書在售 淘寶網如何回應?
原書作者認為,淘寶網上出現(xiàn)盜版圖書,淘寶網就應該承擔責任。那么,對于盜版圖書的問題,淘寶網又如何表態(tài)呢?對于淘寶網上的網絡書店,淘寶方面又是如何管理的呢?記者撥通了淘寶網客服電話,進行了咨詢。淘寶網客服表示,賣什么書不需要跟客服說明,也不需要發(fā)行委托書。
專家:網絡平臺應承擔主動審查義務
目前,淘寶方面還沒有就有店鋪出售盜版書的問題進行回應,而針對盜版書藏身電商平臺的問題,究竟誰該承擔責任呢?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劉瑛:淘寶平臺和淘寶店鋪它們合作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自營的,有的是合作的。根據(jù)不同的合作形式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如果自營的肯定它就是侵權主體,主觀上有過錯的話就得直接承擔責任。如果只是那么多店鋪,在上傳產品的時候第三方平臺有一個審查責任,如果審查不嚴導致侵權的話,承擔一個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中規(guī)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認為,在接到侵權舉報后,第三方平臺應及時斷開鏈接。圖書和普通商品不同,銷售圖書時,網絡平臺應承擔主動審查的義務。
?
?
相關鏈接:
北京破獲特大網售盜版書案 70萬冊盜版書被查獲?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