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學雷鋒日來臨之際,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在中國文明網,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李勇杰等10位崗位學雷鋒“最美人物”的先進事跡。10位先進典型堅持立足崗位學雷鋒,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認真做好“八小時、手上事”,積極為他人獻愛心,弘揚了文明新風,傳播了社會正能量,譜寫了一曲曲新時期的雷鋒之歌。
美德恒久,感動常在。10位崗位學雷鋒“最美人物”,有醫(yī)生、有教師、有駕駛員、有維修工、有退休干部、有志愿者……普通崗位,平凡日子,珍惜“八小時”,做好“手上事”,立足崗位學雷鋒、走上社會學雷鋒,在崗位上當先鋒、創(chuàng)一流,在生活中做好事、當好人,傳揚社會正能量,踐行核心價值觀。
“一別數十載,從未曾離開?!痹谶@10位先進典型身上,我們看到雷鋒精神的光輝投影。他們是雷鋒精神的踐行者,更是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在這些溫暖的名字與故事里,一個最大的“公約數”,便是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當年,雷鋒的崗位也是平凡的,但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從發(fā)明創(chuàng)造到舉手之勞,從創(chuàng)新進取到助人為樂……小事持之以恒,小善久久為功,經年累月下來,就是了不起的“人生大業(yè)”。
凡人小善,最為動人。沒有驚天動地,只有和風細雨。平凡崗位上不凡的堅守與付出,讓參加發(fā)布活動的觀眾紛紛喟嘆,學習雷鋒當真是“人人可做、處處可為”。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若都能見賢思齊、都能照模畫樣——冷漠與抱怨,也許會少很多;個人夢,家國夢,也會近切許多。
這些年,有關雷鋒精神的認識,我們經歷了由分歧到共識的艱難過程。曾經,“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里來四月走”等民謠在社會中流布,甚至惡意解構與消費成了某種變味的“潮流”。社會在轉型,利益在調整,不少人會問:我們?yōu)槭裁催€要學雷鋒?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好回答,在陌生人社會,在道德重建的今天,風險越來越多,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以雷鋒精神為代表的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是我們抵御風險、抗擊恐懼的“定海神針”。去年發(fā)布的《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報告(2014)》顯示,超過92%的大學生認為“雷鋒精神”并未過時。為什么雷鋒精神不會過時?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是因為雷鋒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
愛崗敬業(yè)的“雷鋒”離我們最近,近在眼前,近在身邊。可感可思,可學可鑒。在這些真實而瑣碎的故事里,照見時代的溫潤,折射精神之大美。我們未必成得了典型,但可以沿著這條美好的大道,慷慨而歌,鏗鏘往前。
?
?
相關鏈接:
人民網評:“48字”是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航標”
人民網評:亞投行為“金融叢林”注入中國“和”文化
人民網評:五大亮點引領中國經濟新發(fā)展
人民網評:喜看中國互聯網排云而上
人民網評:黨紀挺在國法前鍛造“最強核心”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