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斌在法庭上。網絡截圖
昨天,江西省南昌市中院對南昌大學原校長周文斌涉嫌受賄、挪用公款罪一案作出一審宣判,數罪并罰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法院經審理查明,周文斌在擔任華東地質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南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為工程承建商、合作辦學商、設備供應商及部分教職工在項目承攬、合作、采購、任職、提拔、調動等方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上述人員財物,共計人民幣2111.8萬元、港幣30萬元、美元1萬元、韓元90萬元、購物卡2.4萬元、卡地亞手表一塊(價值3.86萬元),兩次個人決定挪用南昌大學公款人民幣共計5875萬元進行營利活動。
歷時13個月,引發(fā)了輿論高度關注的周文斌案有了一個結果,周文斌所涉及的貪腐問題也得到法律的確認。10年間,周文斌在南昌大學究竟做了什么,說了什么,2015年1月26日至2月初,京華時報記者在南昌、北京等地進行了采訪。
周文斌其人
30多歲就當上廳級干部,42歲擔任江西省唯一一所211重點高校的校長,周文斌達到了個人權力的頂峰。在擔任南昌大學校長期間,他運用自己之前任職時開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園建設模式,完成了南昌大學新校區(qū)建設,成為最大政績。然而,周文斌霸道、獨斷的工作方式,加之缺乏監(jiān)督的建設模式,使他最終落馬。江西政界人士認為,周文斌的落馬緣于權力的濫用,身居高位卻對權力缺乏敬畏,沒有把握好一個大學校長的權力邊界。
起家
41歲已官至正廳級干部
周文斌出身草根,這在江西政界人所共知。
1960年,周文斌出生在湖南衡陽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上大學前還曾作為知青下鄉(xiāng)插隊。1978年9月,周文斌考入當時的華東地質學院(現已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專業(yè)。周文斌的幾名同學回憶,周文斌應該屬于他們中的“佼佼者”,“這個人勤奮,好學,也聰明,當時的學習成績是名列前茅的”。
1982年大學畢業(yè)時,由于成績卓著,周文斌留校任教,并考取了后擔任華東地質學院院長的李學禮的研究生。在擔任8年教師后,周文斌擔任水文地質工程系副主任,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周文斌走上了仕途。
一些熟悉周文斌的江西政界人士表示,周文斌在華東地質學院任職期間,工作能力強、魄力足。到1995年10月,周文斌被任命為華東地質學院副院長,官至副廳級。2001年3月,李學禮因年齡原因卸任華東地質學院院長,周文斌被任命為該院院長,官至正廳級。
擔任院長的近兩年時間里,周文斌還摸索出一套校園建設模式。據媒體的公開報道顯示,這套模式被周文斌概括為“自己省一點,上面的錢要一點,別人的錢用一點,以后的錢用一點”。在這套模式指引下,東華理工大學老食堂改造工程中,通過經營權置換社會資本投資,學校最終一分錢未出。學生宿舍建設中,社會資本被引入。周文斌任職的近兩年時間里,東華理工大學在撫州、南昌兩個校區(qū)先后建設完畢,面積達到3000畝、建筑面積94萬平方米。
政績
南昌大學4500畝新校區(qū)
2002年12月中旬,江西省委宣布任命,周文斌擔任南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雖然是正廳級平調,但南昌大學與東華理工大學有著本質區(qū)別,它是江西省唯一一所211重點高校,是江西省內高校的“龍頭老大”。
當時正值國內很多大學的大規(guī)模新校區(qū)建設時期,也包括了南昌大學。江西省政界知情人士透露,周文斌在東華理工大學期間摸索出的一套校園建設模式,是其被確立為南昌大學校長候選人之一的重要原因,“周文斌確實有兩下子,面對南昌大學即將開始的新校區(qū)建設,省領導對他寄予了厚望”。
南昌大學新校區(qū)的位置選在南昌市紅角洲的前湖附近,面積4500多畝,2003年正式展開建設。多名目前在京工作的南昌大學學生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周文斌在學校各種會議上講話時多次提出,要將校園建成全國一流水平,甚至要超過北大、清華。
周文斌運用東華理工模式說干就干。在南昌大學新校區(qū)建設中,南昌大學與香港多倫多集團簽訂協議,協議資金2.2億元。由多倫多集團出資,負責建設學生公寓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食堂商業(yè)街等項目。工程完成后,多倫多集團擁有南昌大學前湖新校區(qū)內步行街的15年經營權。經過3年左右的建設,到2006年7月,前湖新校區(qū)建設基本完畢。建成后的新校區(qū)內,人工湖、假山、廣場齊備,加上全新的教學樓、宿舍樓,學生的就讀環(huán)境優(yōu)越。國內一些熟悉南昌大學新校區(qū)的教育界人士認為,南昌大學這座新校區(qū)僅就硬件條件來說,在國內大學中也屬于一流。而江西省政界不少人士也認為,建成南昌大學新校區(qū),周文斌功不可沒。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