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雨倩
在他人眼中,記者的職責是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記者犀利老辣的文字揭示社會的不公、不平;柔情溫暖的文字保護遭受苦難的人們、為他們構架一間心靈的房屋。
然而,記者既是事件的記錄者,也是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若說??谕韴笫且婚g溫暖的房子,那么記者就是房屋的守護者。
2002年5月31日舉行的日韓世界杯,我們用文字和圖片記錄現(xiàn)場精彩瞬間;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我們忍住眼淚、撫平心碎,堅強攙扶起同胞繼續(xù)前行;2014年7月18日“威馬遜”襲來,我們未敢忘卻自己的職責,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真實地記錄出來……
汶川地震
天地間的跋涉
2008年5月12日,一個讓所有中國人心痛的日子!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瞬間奪取了上萬條鮮活的生命,傷亡極其慘重……
汶川大地震僅兩個小時后,本報記者王紹兵、黃一冰、蔡康等多名記者向報社請纓到一線采訪。隨后,他們跟隨海南省青年醫(yī)療衛(wèi)生志愿者抗震救災服務隊前往四川。
王紹兵是巴蜀人,面對家鄉(xiāng)遭遇的巨大災難,此次參加救援,身心的壓力不言而喻。
從安縣到北川,有很長一段路崎嶇不平,路上經常出現(xiàn)深坑,汽車無法前行。本報記者只能背著足足有70斤的行囊徒步前行近10公里。映秀的情況更為嚴重,道路不通,交通堵塞,前方還有塌方的危險,記者只能跟隨救援部隊從靠近河流的小道摸索前行。黃一冰回憶道:“每往前一步就更靠近懸崖一步,步步驚心,感覺隨時就要與死亡握手。更可怕的是,在成都救援采訪的那段時間,每天都要經歷幾十次余震,有時半夜驚醒,牙齒和手腳都在不自覺地顫抖,開門后發(fā)現(xiàn)很多人開始往外跑,那樣的感覺只能用恐怖來形容?!?/p>
如此艱難,如此險阻,都沒有澆滅過他們的意志和信念。在余震面前,在惡劣的生活條件面前,本報記者仍舊堅持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下最真實的情況。
北京亞運會
你我他的牽手
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本報派出記者采訪世界級大型運動會——北京亞運會,首次發(fā)出了大特區(qū)省會晚報的聲音。
8月25日,圣火傳遞到椰城。本報記者黃白、李漢仁、邱遠志、蘇群等人在中華神州最南端的海島與600萬人民迎來了一個輝煌而盛大的時刻。
“當天早上,椰城人頭攢動,一圈人圍著一圈人,甚至連見縫插針的空間都沒有,情緒高昂的群眾都在等待圣火的交接。當時沒有數(shù)碼相機,我用的是膠卷相機,為了抓住每一個動人的瞬間,我從早上9點至下午6點,全身心地集中精力,眼睛總是盯著相機的取景框,左眼一直瞇著,跟著迎接圣火的隊伍一直奔跑,工作結束后睜開眼睛看物體都是模糊的,很久后才恢復正常?!睌z影記者李漢仁說起當時的場景,仍舊歷歷在目。
問起哪張圣火傳遞的照片印象最為深刻,李漢仁說:“其實,每張對于我來說都是很難忘的,其中有一張關于‘圣火傳遞’場面的照片,我爬高、蹲地、仰視,找各種角度拍攝,手腳到最后都酸麻了?!?/p>
要知道,當時的底片可謂是張張珍貴,記者十分珍惜和節(jié)約膠卷的使用,但李漢仁卻拍攝了300張照片,就為最后精挑細選上版的10余張。
韓日世界杯
愛與恨的交織
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于2002年5月31日至6月30日在韓國和日本舉行,中國首次進軍世界杯。6月5日,本報特派記者許亮奔赴韓國濟州島,這也是海南歷史上首次派出記者采訪世界杯足球賽。許亮在西歸浦世界杯球場見證了中國隊僅有的一次世界杯征程。
從球迷成長為一名足球記者,許亮知道自己不能光靠狂熱就可以完成采訪任務的。他賽前每天都呆在訓練場,能和主教練米盧、球員搭上一句話,那都是很猛的料。能在觀看訓練時發(fā)現(xiàn)一些細節(jié),都可以成為一篇不錯的花絮。
在中國隊與巴西隊的賽前發(fā)布會上,想要受訪者在眾多記者中回答自己的問題,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有針對性和獨特性,要不自己的聲音和問題就淹沒在人海中。“你是否說過巴西隊有信心贏過中國3個球這一句話?”許亮向巴西球員卡洛斯拋出這樣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無論對方的反應如何,這都將是很有力的新聞報道。對方回答,是的,說過。于是,一篇報道應運而生,標題為《巴西將痛下殺手,至少贏三球以上》。中國隊0:4慘遭巴西隊橫掃,也印證了許亮的報道。
三場小組賽全部敗北,進一個球的最低限度也告破滅,“三戰(zhàn)三聲長嘆,九球九曲悲歌”,正是當時許亮心情的真實寫照。小組最后一戰(zhàn),中國0:3完敗土耳其。“那天是中午,太陽很大,但坐在球場上,卻覺得很冷。我和周圍的記者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都沉默著……”直至今日,許亮回憶起當初的情形,語氣還是有點悲涼。
非典
生與死的考驗
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間,本報記者劉峭、吳躍、陳安宇、韓政、湘竹、陳潔儀、黎光、韓海光、楊明等大批記者,宣傳防治非典,他們的足跡遍布各區(qū)。無論是各大中小學校實行晨檢制度、公共場所地毯式全面消毒、消費市場監(jiān)測價格波動,還是省疾控中心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本報記者都及時給予報道,把最新的最權威的信念傳播出去。
外來人員入港,港口的安全排查事項非常至關重要。第一道封鎖線若出現(xiàn)絲毫的差錯,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或將難以想象。在這道安全關卡上,本報記者吳躍、黃一冰等人與醫(yī)護人員共同堅守一線。
“當時,醫(yī)護人員在進行體溫測量的安全排查,我一邊詢問進港人員的信息,記錄下有可能出現(xiàn)疫情的各種情況;一邊拿著照相機拍下醫(yī)護人員和進港人員的場景。這么近距離的接觸必須要帶上好幾層的口罩,但口罩與相機之間若多了摩擦,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會影響效果,所以當時我并未帶著口罩?!眳擒S在談起當年采訪的往事時如是說。
沒有人不害怕死亡,可是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們會后怕,但依然無悔。
這樣一場戰(zhàn)役,沒有戰(zhàn)火,卻更加殘酷。2013年6月“戰(zhàn)事告捷”,海南無一例非典病例,我們的這場戰(zhàn)役勝利了。
“威馬遜”
風雨中的堅持
2014年7月18日,17級超強臺風“威馬遜”呼嘯而來,瓊島大地滿目瘡痍。在“威馬遜”中心經過的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風暴,導致海水倒灌,與暴雨一起,造成洪水泛濫,“刮”走了海南119.5億元,導致全省325.8萬人受災,死亡(失蹤)31人。
重大災難中,本報記者在黑暗中扛起照相機,擎起一束光,記錄下當時災難的場面;他們在狂風暴雨中,筆不停歇地記錄著每一項災情的細節(jié)。本報所有記者傾巢而出,楊杰、陳敬儒、李漢仁、史瑞麗、謝大強、黎光、光明等眾多趕赴文昌、三江等各市縣受災地區(q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投入到救災工作中來。
“臺風襲島后的一周里,交通受阻,通訊中斷,停水停電,前往下面市縣的采訪十分困難。”楊杰的采訪手記中提到,“車不能前往,我們就淌水徒步好幾公里,手機沒有任何訊號,找不到當事人,干等五、六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采訪后用手機寫稿,晚上十點才返回用柴油發(fā)電的報社傳稿。我們經常一整天都持續(xù)在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中?!?/p>
通訊受阻,傳稿不便,這給記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霸谕ㄓ嵭盘栁椿謴秃屯k妴栴}沒有得到解決之前,我們想盡各種方法‘蹭電’,跑到醫(yī)院的走道上借著光亮,拿著充電器蹲在地上寫稿,有時腿都麻了也沒發(fā)覺,擔心的僅是沒有及時將當天的新聞傳出去?!?/p>
面對困難,本報記者沒有選擇退縮,沒有找任何理由和借口去推脫,心中唯有盡全力去做好新聞事實的傳播者,用文字將災情真實地記錄下來。
?。ê?诰W12月8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