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駕駛裝著熊肉的面包車被截獲。
青川警方查獲的熊肉和熊油。
2674只,被剝去鱗片的穿山甲凍體展現(xiàn)眼前,很多都是幼體……它們本該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奔走,卻化作一盤盤饕餮的“野味”。11月是我國多地確定的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但面對嚴打之下仍屢禁不止的野生動物交易犯罪,也許需要我們更深地反思。
野味背后 多少畸形心態(tài)
16日,廣東省森林公安機關通報了近期查獲的多起野生動物犯罪案,浮現(xiàn)出了一條由利益和欲望驅動的血色產業(yè)鏈。
邱某在云浮市一林區(qū)使用火藥槍偷獵白鷺2只、小白鷺2只;佛山市一男子以窗簾店為掩護,掛羊頭賣狗肉,售賣疑似小鵐、朱雀等3280只鳥類死體;一輛貨車在廣州從化被堵截,警方現(xiàn)場查獲了夜鷺、黑水雞等7260只野生保護動物;中山市開發(fā)區(qū)一餐廳內查出疑似夜鷺等鳥類死體29只……
實際上,不僅普通級別的野生保護動物面臨著不法分子的威脅,國寶級的野生保護動物也難逃厄運。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法院近日宣判一起獵殺朱鹮案件,3名涉案被告人被控在今年6月以射釘槍獵殺兩只朱鹮。朱鹮屬瀕危鳥類物種,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去年12月4日,云南省兩名犯罪嫌疑人在該省鹽津縣龍臺村鄭家灣的一個山溝內打死一只大熊貓。兩人將該大熊貓除一部分食用外,其余出售給他人。
專家指出,近兩年我國實施了“天網行動”、“守衛(wèi)者行動”、“警鐘行動”等多個專項打擊行動,但是,野生保護動物非法交易往往能獲取暴利,例如,走私穿山甲等瀕危動物能獲得10倍以上的“利潤”,因此一些犯罪分子不惜鋌而走險,使野生動物走私、買賣面對嚴打屢禁不止。
另一方面,盡管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日益強烈,但一部分人仍有畸形消費心理,認為消費野生動物有面子、有地位、能滋補。記者在廣州街頭隨機采訪的幾名市民都毫不諱言曾在高檔餐廳或農家樂吃過“野味”,價格不菲。
交易隱匿 違法手段百變
記者采訪林業(yè)、海關、森林公安等部門了解到,近年來野生動物犯罪呈現(xiàn)出隱蔽性強、網絡化特征明顯和反偵查能力強等新特點。犯罪花樣不斷翻新,加大了執(zhí)法打擊難度。
吃:廚房藏在出租屋。比如野味餐廳,野生動物“食材儲藏室”很多都不設在店內,“廚房”則藏匿在出租屋。一般都是食客在店內點菜下單,店外加工烹飪,做好再端上餐桌。而這些食客也多是老板的熟客,雙方都心知肚明相互“了解”。
買賣:收購和銷售網絡化,買賣用暗語。不法分子經常通過論壇、QQ群、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進行交易,以逃避監(jiān)管。在網上交易時使用暗語或代號,比如把穿山甲叫“老鼠”“地龍”,把蟒蛇叫“長蟲”。據辦案民警介紹,幾乎每一種野生動物都有交易暗語,而且沒有規(guī)律,有時用事先約好的某個數(shù)字,外人看不懂。此外,犯罪分子對和其進行初次網絡交易的買家都非常謹慎,一般都會經過多次不同方式的試探和驗證后才建立買賣關系。
運輸:更隱蔽、更兇險。裝有野生動物的“黑車”前后一般都有兩輛車“保駕護航”,其中,前車“探風”,后車“殿后”。在廣東森林公安機關偵破的一些案件中,涉案車輛內不少都配有三角馬釘、假車牌、對講機和刀具等,“遇到警方追擊,就在路面上撒三角馬釘扎輪胎?!币幻窬f。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