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戶英國人在自家院子里發(fā)現了一塊20多年前遺失的卡西歐電子手表。雖然沾滿泥巴,但這塊表除了慢7分鐘之外,功能還完全正常。這件事被媒體報道后,再次引起人們對“日本制造”的討論。這塊失落20年的“過于結實”的手表的背后,折射了制造業(yè)的一種對產品質量的追求。
把簡單的產品做到極致,這需要一種精神。從日本輕工產品、德國精密機床和儀器到瑞士機械手表,我們都看到了這種追求極致的精神。這種精神能夠贏得市場口碑,而且能夠讓消費者樂意為這種極致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追求制造業(yè)產品的高質量,離不開兩個支柱,其一是在科學研發(fā)上的投入。從諾貝爾獎誕生至今100多年里,德國已經有數十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這些科學家和他們帶領的科研團隊,為德國制造打下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近年來,多名日本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媒體廣泛討論的日本電飯煲,關鍵部件就是內膽涂層,是日本材料科技領先水平的一個體現。制造業(yè)要向高端發(fā)展,必須要有科技研發(fā)上的投入。有時候,實驗室里的一小步,就是產品質量上的一大步。
其二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F代化的生產模式,容易讓生產線的設計、管理和操作者都失去對產品的“感情”。而古代的手工業(yè)匠師,對產品是帶著一種熱愛和專注去做的。提倡工匠精神,正是要呼吁生產者對自己產品的熱愛和專注,用一種類似以前手工業(yè)者的敬業(yè)態(tài)度,去設計和打造產品。德國教育體系中,也很重視對“工匠”的培養(yǎng)。德國學生從中學開始,就根據興趣和能力,走向不同的學習道路。一條路通向綜合大學,另一條直接通向職業(yè)技能教育,相當于從中學開始就瞄準了做技術工人。這種培養(yǎng)體系也保障了德國制造背后的工匠水平。
工匠精神還意味著,需要為保證產品質量而增添一點成本、犧牲一點速度。在產品供應不足的時代,企業(yè)會追求數量和速度,爭取盡量多、盡量快地滿足基本消費需求。但過分追求壓低成本、快速交貨,代價往往是產品質量下降。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會走向一個新的階段——追求質量。購買力更強的消費群體,會要求電飯煲做出飯來能夠更加可口,馬桶圈能夠更衛(wèi)生舒適,指甲刀能夠舒服好用。而且,消費者愿意為更好的質量、更可靠的品牌,支付更高的價格。在社會消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專注于提高產品質量的企業(yè),能獲得更高的經濟回報。
中國人的傳統(tǒng)氣質中,也有可圈可點的“工匠精神”。今天,當我們走進博物館,站在一把明代椅子面前,為它的形式之美、工藝之精、氣韻之雅而贊嘆。我們譽之為“匠心獨運”——精益求精的“匠氣”用到了極致,神韻自然來。這樣的精髓,也應是現代制造業(yè)不應或缺的。
相關鏈接:
商業(yè)銀行存貸比紅線取消 助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