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記者生涯
是熱運轉,也需要冷思考
作為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敬一丹每年都會參加中國記者節(jié)大型公益論壇。
她認為,記者節(jié)是個自我提醒的日子,提醒自己:記住使命了嗎?盡職盡責了嗎?如何愛護職業(yè)聲譽的?經常這樣問自己,就會自省自重。一句話:當記者就要有記者的樣兒。
在她看來,記者生活是熱運轉,也需要冷思考?!?000年設立記者節(jié)時,我并沒有料到媒體環(huán)境在十幾年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面對世事變幻,身處媒體變局,難免糾結不安?!钡匆坏な冀K欣賞這樣的聲音和觀點,“有所不為,有所不畏,這就是新聞人。”“對公信力的敬畏,是記者應具備的態(tài)度?!薄安还軙r代怎樣變,世界對記者的需求從未改變?!?/p>
2014年的記者節(jié),是敬一丹職業(yè)生涯中的最后一個記者節(jié)。換發(fā)記者證的時候,敬一丹猶豫了一下,還換嗎?快退休了,將來也用不上了。但這個念頭一閃就過去了,“我還是想要。沒有記者證,似乎在職業(yè)生涯里就失去了一個念想。將來,我會為自己欣慰,因為,我是記者?!?/p>
談年齡
遲鈍,也許成全了我
敬一丹在書中透露了自己坎坷的求學、奮斗經歷,堪稱精彩的勵志傳奇:連考三年28歲讀研究生,從研究生到教師,從教師到央視主持人,38歲創(chuàng)辦《一丹話題》,40歲加盟《焦點訪談》。而當時《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團隊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周圍一派青春。
敬一丹披露,自己對年齡感覺有點兒遲鈍?!耙苍S,別人看,40歲,當然就是中年嘛!而我是在報人的提醒下才意識到,噢,是人到中年了。真夠遲鈍的!”但她又說,“我對年齡、性別的遲鈍,也許成全了我?!本匆坏樽约簯c幸:幸好,我在這個時候到了一個年輕的群體中。在生理年齡心理年齡都很年輕的同事中,我跟隨著,也會被感染,被影響,被裹挾,保持在馬拉松的同一方陣里?!?/p>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