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鵬
“雙十一”將至,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五花八門的售價,消費者很容易有沖動的傾向。特別是女性消費者,經常自嘲再買就“剁手”,本質上也是面對降價后產生的一種過度消費需求。
眼下,對于熱衷網購的群體來說,一年一度的“雙11”狂歡日又要到了?!半p11”是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被網民調侃為像四根棍,因此有了“光棍節(jié)”的說法。近幾年,每年的11月11日,以天貓為代表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都會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guī)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雙11”也從最初“光棍節(jié)”的直接印象,變成了購物大狂歡的代名詞。
但是,作為新興產業(yè)的電子商務行業(yè),無論是電商或者顧客都需要審視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狂歡的背后還需要各方靜下心來理性思考。
一方面,電商“先漲價、后降價”的假優(yōu)惠或少優(yōu)惠備受詬病。一些商家把部分商品提價20%后,在“雙11”當日再六折七折銷售。商家們精打細算玩起了數學游戲,也難怪消費者抱怨“買的不如賣的精”。且不說這種行為是否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單說消費者上當一次之后會否再次光臨,對商家的信譽就是重大的沖擊?!半p11”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和口碑,讓一錘子買賣給破壞了豈不是得不償失?電商之所以在這幾年異軍突起,就是因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和第三方支付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互不信任,引入了互信機制后才使得這個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當鋪天蓋地而來的“全年最優(yōu)惠”、“史上最便宜”的宣傳口號,最后被消費者發(fā)現(xiàn)其實是“先漲價后降價”的小把戲時,肯定會使顧客感到不快。
消費者在自由支配收入的前提下,也應注意塑造合理的消費觀。經常聽到不少網友感慨,“雙11”購物狂歡后才發(fā)現(xiàn),為了折扣買了不少根本用不到或實用性不高的商品。的確,雖然經濟學通常假定“理性經濟人”,但實際當中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五花八門的售價,消費者很容易有沖動的傾向。特別是女性消費者,經常自嘲再買就“剁手”,本質上也是面對降價后產生的一種過度消費需求。另外,由于電商引入了電子結算平臺,相較傳統(tǒng)的逛商場掏現(xiàn)金消費的模式,點一點確認支付的按鈕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人們對自己支付能力的認識。因此,廣大網民約束自己的非理性行為,在提升自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要警惕不要讓自己陷入“盲目消費”的陷阱。
?
相關鏈接:
市民網購火拼“雙11” 記者走訪海口商場稍顯冷清?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