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廢棄的項目部,成了官方材料中的“觀音殿”
官方宣布竣工的法王塔,至今仍未進行驗收
8月13日,西部網報道了周至縣仙游寺搬遷工程“爛尾”16年,并拖欠300余萬工程款一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為此,西安市政府辦公廳曾召集各相關單位,8月中旬在周至縣開了一次現場協(xié)調會,意在查清問題根源,并盡快找到解決的方案。
西部網記者了解到,對于此事,在周至縣看來,造成仙游寺爛尾的原因就兩個字——“缺錢”。特別是陜西省文物局批復的3500萬總投資,到了西安市卻變成“先按已批準的概算投資1500萬元執(zhí)行”。至于已經投入的錢是怎么花的?是否物盡其用?矛盾的材料和混亂的賬目,讓這些問題更加撲朔迷離。
荒廢項目部被當做“觀音殿”上報
在8月中旬的協(xié)調會上,周至縣曾向市政府辦公廳提交了一份《仙游寺復建工作有關情況匯報》,里面提到2001年底至2009年,“先后完成了新址道路、管道鋪設、法王塔復建、大雄寶殿基礎、觀音殿主體、景區(qū)一期綠化等工作?!?/p>
而在另一份由周至縣文體局提交給西安市文物局的情況說明中,同樣提到了已完成工程項目,卻增加了臨建博物館、景區(qū)入口南、北山門等工程項目。
對于這些設施,仙游寺的僧眾們并不認同。8月25日,在僧眾們的帶領下,西部網記者現場對兩份材料中提到的完工項目進行了核實。一方面法王塔地宮未封,腳手架未拆,也未通過驗收不能算作完工。另一方面,景區(qū)入口南、北山門以及觀音殿,實際也并不存在。
不過按照周至縣文體局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觀音殿是一排平房,就位于大雄寶殿西側。但據施工方西安市園林建設公司的知情人士回憶,這幢建筑是當初修建的工程項目部,后來因為資金問題,還沒有修完便荒廢了。
在這座所謂的觀音殿前,面對西部網記者關于建筑用途的詢問,仙游寺文管所所長徐勇選擇了沉默。
一座“爛尾”的仙游寺,留下了混亂的三筆賬
三筆對不上的糊涂賬 200多萬說沒就沒了
除了上文提到的兩份材料,西部網記者幾經輾轉還獲得了一份2007年由仙游寺搬遷領導小組提交給西安市審計局材料。
在復建仙游寺的花費總數這一項上,三份材料便沒有統(tǒng)一。第一份提交市政府辦公廳的材料稱“共花費1043.97萬元”,第二份提交給市文物局的材料中提到“共花費1700萬元”,第三份提交西安市審計局的材料,又將總開支定為1315.82萬元。
在提交審計部門的材料中,復建開支被細化為六個部分——前期籌備工作,法王塔遷建工作、寺院拆除費、復建費,專項會議、設備購置費,管理開支費,另有其他暫付經費10.2萬元。
但在提交西安市政府辦公廳的材料中,卻沒有了專項會議、設備購置費、管理開支費和其他暫付經費這幾項,這些在提交審計部門的材料中共計花費271萬余元。
而在總開支最大的提交西安市文物局的材料中,雖然羅列了很多支出項目,卻沒有公布每個項目的資金明細。
那么仙游寺遷建工程究竟是用了多少錢?每一筆錢又都花到哪了?周至縣文體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坦言,由于時間跨度太長,加之領導更換,部門重組,所以他也說不清楚。
這張對賬單上的欠款,在周至縣向上級提供的材料中被抹去
拖欠工程款只字不提 購車接待等花了上百萬
雖然在支出項目和總支出金額上出入很大,但有一點卻很一致——只字不提拖欠西安市園林建設公司300余萬工程款一事。
除去沒有羅列明細開支的第二份材料外,其他兩份材料都提到了412.67萬元的法王塔遷建費,以及102.65萬元寺院拆除費、復建費。在羅列最詳細的第三份材料里,還列出了購置車輛費(16.28萬元)、電視臺轉播費(10萬元)、公務費(91.81萬元)、車輛費(31.57萬元)、接待費(28.49萬元)等管理費開支共計178萬余元…… 甚至還借給周至縣政府10萬元。
根據西安市園林建設公司提供的一份單位往來賬款對賬單顯示,該公司承建的仙游寺法王塔拆建項目,共花費498.39萬元(實際只收到336.77萬元),和412.67萬元的法王塔遷建費用不符。而大雄寶殿項目花費的85.71萬元,也沒出現在102.65萬元的寺院拆除費、復建費中。
至于三份材料都提到的前期費用(包括現狀測繪、文物勘探、考古發(fā)掘、規(guī)劃設計、地質鉆探、征地、辦公場地平整、通電等費用),按照陜西省文物局2000年6月對仙游寺工程作出批復,這些開支不能算在總投資之內。
對于這些問題,周至縣文體局的工作人員仍然表示說不清,原因同樣也是時間跨度太久,領導更換,部門重組。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