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2014-07/14/33f4b976efbd0bb695f8010beb66ac7c.jpg)
7月10日下午5時許,湖南湘潭市響塘鄉(xiāng)金橋村幼兒園所屬園車,在送幼兒回家途中,途徑與湘潭市交界的長沙市岳麓區(qū)干子村時,翻入水庫。
法規(guī)既已備位,就該落實到位,包括時刻繃緊安全弦,將監(jiān)管前移,形成風險排查的常態(tài)化機制,同時也加大投入,讓校車配備都有質量保障托底。
這兩天,一起校車落水事故,戳痛公眾對校車安全的敏感神經:據報道,7月10日下午5時許,湖南湘潭市響塘鄉(xiāng)金橋村幼兒園所屬園車,在送幼兒回家途中,途徑與湘潭市交界的長沙市岳麓區(qū)干子村時,翻入水庫。事故共致11人遇難,包括8名幼兒和3位成人。
幼兒園、校車、落水、遇難……這些詞眼拼成的悲劇圖景,也讓公眾目不忍睹、耳不忍聞。讓公眾痛心的,不只是11人遇難的慘重,更有悲劇的似曾相識:如果說,甘肅正寧校車事故等算是殷鑒在前,那這次事故則昭示著,仍有太多教訓未汲取、太多漏洞未填補。
就眼下看,涉事校車翻入水庫,具體原因固然還在調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跟幾個因素有著直接關聯(lián):首先,該校車其實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校車”,而是由面的改裝而成,沒有校車運營資質;其次,事發(fā)校車的司機上崗才幾天時間,對校車行駛路線不熟悉,也缺乏必要訓練;再者,該校車原本核載7人,但事發(fā)時車內坐了11人,屬于超載(據村民介紹,校車超載是常態(tài));再加上出事路段是偏僻石子路,道路狹窄……幾重因素疊合之下,校車事故釀成,很難說是偶然。
說起來,針對車輛改裝、超載、司機經驗不足等問題,國務院2012年通過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均作了明文規(guī)定。饒是如此,在這起事故里,它們還是“結伴出現(xiàn)”,這無疑是對法規(guī)的罔顧,也讓校車安全淪為徹頭徹尾的口號。它暴露出的,是法規(guī)虛設,也是地方政府責任虧空——實質上,如果當?shù)啬軐⑿\嚨怯泜浒钢坡涞綄嵦?,能嚴格?zhí)行校車司機資質審查,還會有改裝的校車,有生手司機?如果事發(fā)路段惡劣的道路環(huán)境及早改善,事故會輕易發(fā)生嗎?“禍患積于忽微”,也正因責任麻痹下的風險把控不力,校車墜湖,才會成為“對履責乏力的報復”。
湖南有關方面對該事故進行通報時,表示要查明原因,還要調查校車、線路、駕駛員的審批情況,并要在全省范圍內組織一次校車安全工作地毯式檢查。但是,事后才去重視、才抓落實,終究難逃輿論詬病。政府重視,為何不能前置,事后才重視,政策反射弧是否太長了點。就校車安全而言,法規(guī)既已備位,就該落實到位,包括時刻繃緊安全弦,將監(jiān)管前移,形成風險排查的常態(tài)化機制,同時也加大校車投入,讓校車配備都有質量保障托底。也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堵漏于已然”的捉襟見肘。
如今這起事故已發(fā)生,亡羊就該補牢。也要認識到,“補牢”并非僅是事發(fā)地的應履之責:事實上,《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實施兩年多,校車事故在城市大為減少,但在部分農村地區(qū)仍很突出。在有些農村地區(qū),三輪車、面包車充當校車的現(xiàn)象還很常見,而囿于財力,政府補貼又很有限……在此情境下,如何讓校車安全覆蓋到農村“最后一公里”,各個地方對此不能再漫不經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