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河南青年報》違法違規(guī)案、《西南商報》記者張豪違法違規(guī)案等8個第二批典型案件被曝光,進一步推動“雙打”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在專項行動正持續(xù)深入推進之際,悅讀中國官方微博就網友關心的問題專訪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蔣建國書記。
#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訪談正式開始,悅讀中國的第一個問題是:6月1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過媒體再次曝光了8個新聞敲詐案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人們的視線再度聚焦到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打擊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專項行動上來。這一次為何出如此重拳開展“雙打”行動?
蔣建國:開展“雙打”行動,中央領導重視、基層群眾歡迎、業(yè)界同仁擁護,是一件得民心、順民意,利發(fā)展、促管理的大事。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屢禁不絕、屢打不止,危害極其嚴重,已經到了非打不可、不打不行的嚴重地步。
2013年以來,新聞報刊領域共受理舉報案件400余件,緩驗報刊216種,停辦76種,緩驗記者站193個、注銷49個,注銷新聞記者證14455個,其中不少是因為涉嫌新聞敲詐和假新聞而受到處罰。在打擊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方面,已查辦“三假”案件258起,收繳各類非法報刊151.3萬余份,有的案件已宣判,有的案件正處于審查起訴和深入偵查階段。
昨天,我們又公布了8起新聞敲詐典型案例,目的就是凸顯我們治理新聞敲詐、推進雙打行動的決心。案件公布后,社會非常關注,反響也很強烈,但也有人把我們的一些要求,誤讀為不允許批評性報道。事實上我們歷來堅決保護記者正當合法的采訪權益,也積極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jiān)督。之所以強調記者開展批評性報道要經過本單位同意,既是一貫的規(guī)范性要求,也是因為目前查處的新聞敲詐、假新聞案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個別記者未經本單位同意私自以批評報道作要挾實施的。
新聞敲詐和假新聞以及“三假”問題危害極其嚴重,它嚴重破壞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危害了基層和群眾切身利益,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公信力,嚴重污損了新聞工作者的形象,嚴重惡化了新聞媒體的生態(tài)發(fā)展環(huán)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聞敲詐和假新聞以及“三假”的泛濫,也是對國家治理秩序的嚴重破壞,對國家治理能力的嚴峻挑戰(zhàn)。打擊這些違法違規(guī)活動,有利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因此,必須痛下殺手,嚴厲打擊,切實遏制新聞敲詐和假新聞以及“三假”問題的蔓延勢頭。
悅讀中國:近年來,社會上的不少單位,聽說記者來采訪就退避三舍,您認為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蔣建國:長期以來,新聞記者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具有崇高形象。很多孩子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記者。但現在,一些地方卻在“防盜防火防記者”。
目前我國持新聞記者證的采編人員有25.8萬余人,這支隊伍總體素質是好的,但確有極少數無良記者道德缺失、胡作非為,更有一批假記者目無法紀、坑蒙拐騙,甚至出現真假記者內外勾連、相互利用、魚龍混雜的現象。這些害群之馬的存在,嚴重敗壞了新聞工作者隊伍的社會形象,傷害了絕大多數堅守職責的記者的聲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案件中,有不少是打著新聞媒體網站、網站區(qū)域頻道和網站記者名義進行的,也基本上是以“監(jiān)督”、“調查”、“曝光”相要挾攫取利益,這反映出一些傳統(tǒng)媒體在互聯網沖擊下出現了嚴重的生存危機。有些主管主辦單位對此既不愿管也無力管,這種新聞媒體就應盡早停業(yè)、關張、注銷,決不能允許為了生存就去違法違規(guī)或者任其違法違規(guī)。
悅讀中國:“雙打”行動開展兩個多月以來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蔣建國:自《通知》發(fā)出以來,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以及各地黨報、電臺、電視臺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全國有上千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氛圍。特別是對《中國特產報》、《購物導報》、《網絡導報》、《經濟生活文摘》等4家違規(guī)報刊社吊銷出版許可證,對《西部時報》、《企業(yè)黨建參考報》、《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等6家報刊社??D的行政處理,以及對違法記者移送司法機關的刑事處罰,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這次又公布了第二批典型案件,8家新聞單位和記者被處罰,再次顯示了政府主管部門對違法違紀行為決不手軟的決心??梢哉f,目前公開進行新聞敲詐的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假記者活動也大為收斂。
此外,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群眾舉報明顯增多,出現了全社會對不法行為人人喊打的局面和聲勢,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我相信,隨著專項行動的不斷深入,治理成果還會進一步顯現。
悅讀中國:在此次的“雙打”行動中,您認為還存在哪些問題?
蔣建國:專項行動以來,各部門各地方共同努力,形成了宣傳聲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此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但同時必須看到,工作進展還很不平衡。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