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下一步改革應關注系統(tǒng)性突破
下一步改革應關注系統(tǒng)性突破
來源: 環(huán)球時報 作者:徐康寧 時間:2013-11-05 09:05

  中國的經濟社會進程又到了一個新階段。改革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新時期改革的基本思路應當在總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突出系統(tǒng)性改革以及改革的系統(tǒng)性突破。

  中國需要改革的系統(tǒng)觀

  在改革初期,為了取得改革的突破口,往往會在某些領域或某些層面上推出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以取得變革效果。一般來說,局部突破以及層層遞進是改革初期的典型特征。例如,我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首開先河的,取得經驗后,再著手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以及國有企業(yè)改革等。這些舉措是中國改革事業(yè)的創(chuàng)舉,是中國改革者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自行摸索規(guī)律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不過,今天則是在一個全新的時空觀中研究改革,改革理應有更高的目標,改革也要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的要求,不能仍然停留在以前的視野范圍和認識水平。

  另一方面,局部突破模式雖在短時間內產生明顯績效,解決一些緊迫問題,但從長遠看也容易產生各局部之間不夠均衡的一面。今天出現(xiàn)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既是由于一些過去繞開的難題逐漸浮現(xiàn),也是因為過去的改革重在局部突破,局部問題有所解決,但全局矛盾并沒觸及,甚至因長期積累反而有所加重。

  中國過去十多年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情況也再次證明系統(tǒng)性改革的必要性。過去多年,從中央到地方一輪又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意在控制過高房價,但由于房地產市場不僅關聯(lián)到市場交易本身,而且也涉及土地制度、財稅制度、城市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內容,在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供給以及過分依賴土地財政的局面下,任何缺乏系統(tǒng)性設計僅僅對市場交易本身進行調控(而且是單方面對需求進行調控)都是難以奏效的。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足夠多的經驗可以按部就班地推進新的改革,別的國家也沒有給我們提供有益的經驗,在許多領域和問題上依然要采用探索和嘗試的辦法,但經過多年探索,我們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規(guī)律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今后一段時間的改革,理應更要強調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協(xié)同性,更要突出系統(tǒng)設計,更要有改革的系統(tǒng)觀,追求改革的綜合效益。

  “點線式”改革問題不少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就提出,三中全會將會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應該說,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對改革的共識、期待和要求在明顯提高,改革應有所突破,但這個突破不再是“放開局部、捆住全體”的“點線式”的突破,而是一種整體突破,一種有利于關系協(xié)調的全局性、系統(tǒng)性突破。

  所謂系統(tǒng)性突破,是指改革思路與方案能夠比較全面涵蓋現(xiàn)行經濟體制主要領域或關鍵領域,各領域的改革相互間銜接協(xié)同,改革的紅利惠及絕大部分民眾,促進經濟運行的質量明顯提高,促進民生明顯改善。

  誠然,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就改革設計一個盡善盡美的總體方案,但在基本條件具備情況下,尤其是在改革的深層次問題顯露和各種體制關系交織在一起的情況下,探索總體方案總比僅僅尋求局部改革要好,從而防止改革中的局部效應代替全局效應,防止個別問題的解決掩蓋整體問題,防止舊矛盾消失背后出現(xiàn)新矛盾。

  因此,從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進程的經驗看,要尋求系統(tǒng)性突破,主要著力點應該放在要素、市場和政府職能這三個層面上。這是因為盡管改革已經進行多年,但是生產要素市場仍有很大殘缺,如大量集體土地不能進入市場帶來眾多問題;同時資源、基礎設施和金融領域國企一家獨大,民企進入無門,甚至一些央企公開從事房地產業(yè)等事實也顯示出中國市場邊界的模糊不清;而政府也經??缃缭綑啵踔劣谜袨榇嫫髽I(yè),造成政府錯位甚至權力尋租。

  從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來看,生產要素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力量,市場是其基本關系,政府職能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保障,三者各自影響廣泛,又彼此相互關聯(lián),構成一個巨大的系統(tǒng),如果能在這三個方面深化改革并加強相互協(xié)同,一定能實現(xiàn)改革的系統(tǒng)性突破。

  土地制度改革是核心問題之一

  在生產要素方面,核心問題之一是土地制度改革。對于面廣量大的農用集體土地,可采用土地入股、使用權轉讓、土地長期租用等多種方式,讓土地在一定的條件下進入市場,充分發(fā)揮土地的市場機制功能,促進土地規(guī)?;洜I,把部分農民轉變?yōu)檗r業(yè)產業(yè)工人。對于城市周邊的非農用集體土地,則應盡可能以創(chuàng)造土地市場為改革主要方向,通過政府制定規(guī)則加以引導和組織,讓土地所有者在直接交易中得益。如果朝著這個方向改革,不僅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農民利益,而且可以杜絕“小產權房”等“怪胎”。

  在市場制度的改革方面,核心依然是放開市場準入,嚴格限制壟斷范圍,促進公平競爭。除了極少數(shù)特殊領域,能打破壟斷的應盡量打破壟斷。法不禁止的地方,應當允許社會資本自由進入和退出,開展公平競爭。對于市場準入問題,應當著眼于考慮采取制定“負面清單”的思路,即先劃出需要保護或限制競爭的產業(yè)與領域,在“清單”之外,則盡可能允許民營資本或私人企業(yè)進入經營。

  至于政府職能改革,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財稅體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財力負擔過重、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地方債務嚴重等問題的關鍵是政府職能的定位不準確,不同層級之間政府的功能劃分不合理。當前,對于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退休養(yǎng)老這些基本的社會保障和公共產品,全國理應有一個基本相同的最低標準,由國家層面統(tǒng)籌財力解決,以實現(xiàn)基本社會保障和公共產品全民均等化。

  總之,深化改革的關鍵是促進更多的生產要素真正進入市場、更大范圍地放開市場以及切實處理好政府職能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這是改革取得系統(tǒng)性突破的核心方向?!?作者是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6chong.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