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專家認為,聚焦改革議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從而解決中國發(fā)展中遇到的深層次問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
觀察人士表示,轉變政府職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也將是本次會議的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就不斷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變計劃經濟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尤其是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以來,政府由原來對微觀主體的指令性管理,逐漸轉換到為市場主體服務上來。
十八大以來,中國改革的步伐穩(wěn)步前進,一些改革措施陸續(xù)實施,尤其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取消和下放了1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激發(fā)市場和社會活力,這些都為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鋪墊。
但政府職能轉變仍然艱難,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啃的“硬骨頭”。
一個突出問題是,政府不該管的領域和環(huán)節(jié)管得太多,而該管的地方卻又沒有管好。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說,鋼鐵、水泥等行業(yè)上項目都是需要審批的,但多年來恰恰沒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相比之下,家電、服裝等行業(yè)早已走上市場化軌道,不用政府審批,靠市場優(yōu)勝劣汰,沒有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這說明,該審批的審批不嚴格、執(zhí)行不到位的,費力辦了事而又事與愿違,還不如已放給市場的。”李克強在會上說。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媒體多次曝光一些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下、推諉拖延等陋習。中國經濟面臨下行趨勢,創(chuàng)新活力遲遲難以激發(fā)。不少企業(yè)主抱怨經營困難,主要是受制于過多的行政審批。一個顯著例子是,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的企業(yè)同比下降6.7%。
而有些地方率先試行工商登記改革,取消前置審批,新登記注冊企業(yè)增幅高達40-50%,其中多數為中小微企業(yè)。這可見轉變政府職能的效用。
總體上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沒有理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遇到政府角色不明確這一突出矛盾。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說,政府職能的轉變關系著經濟生活的各方面。要改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更好地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發(fā)揮的基礎性作用。
觀察人士指出,政府職能改革不到位,也給政府自身建設帶來矛盾和問題?,F在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項目,可以批給張三,也可以批給李四;可以早批,也可以晚批;可以多批,也可以少批。這種自由裁量的隨意性,不利于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影響了市場主體對未來發(fā)展的預期,也容易滋生腐敗。
遲福林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將繼續(xù)加大和加快行政審批改革的力度和進程,進一步削弱政府在市場中的實質性權力。
9月6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堅決打破各種對民間投資制造隱形障礙的“玻璃門”、“彈簧門”,徹底拆除“表面迎進去、實際推出來”的“旋轉門”。
10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要求,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繼續(xù)深化改革。加快實施政府職能轉變,扭轉政令不暢的“堰塞湖”現象,克服拖延應付和打折扣、搞變通的行為,研究推進改革的具體措施,讓市場作用得到更好發(fā)揮,讓政府管理更加到位,努力營造各類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遲福林認為,中國今后加快推進壟斷行業(yè)的改革,尤其是行政壟斷領域,更有利于政企的進一步分開。
“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進入關鍵階段,社會資本活力問題突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性加強。改革力度只會越來越大?!边t福林說。
?
相關鏈接:
十八屆三中全會或定調國企改革?民企可組團投資國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