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巴塞羅那游泳世錦賽進入第9比賽日爭奪。在圣喬治宮體育館進行的男子400米自由泳決賽中,奧運會冠軍孫楊用時3分41秒59以絕對優(yōu)勢奪下在本屆世錦賽游泳項目的首枚金牌,也是其個人收獲的第3枚世錦賽金牌。賽后,孫楊在場下痛哭落淚,不僅是為了自己獲勝感到滿意,另一方面也是此前長達幾個月時間各方面壓力聚焦的集中釋放。(7月29日《新聞晨報》)
冠軍得金牌,在場下痛哭落淚,實在是匪夷所思。本該歡欣鼓舞,卻淚如泉涌,或許是喜極而泣,可很難發(fā)現(xiàn)“閨女出嫁”樂是哭的影子,卻有抹不掉冠軍金牌重于泰山的壓力!這是現(xiàn)狀,很畸形,很殘酷,很無奈……我們不禁感嘆:世界冠軍都淪落至此,體育還有幾分樂趣?金牌、眼淚相伴相隨啥時候才是個頭喲?
想當初,中國人被譽為“東亞病夫”,而今日卻成為體育奪得金牌數(shù)很多的國家,這其中的心酸屈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或許正沉浸在體育的崛起與強盛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中,但是這喜人的成績背后卻藏著許許多多的眼淚,匯聚成的是體育體制的弊端。一次又一次的“領獎淚”,遮不住在越來越市場化的經(jīng)濟條件下仍然延用計劃經(jīng)濟模式,舉國來發(fā)展體育運動的種種弊端。如何評價?支持方往往認為這一政策重振了大國雄風、贏得了世界尊重。但是,這“看得見”的成功的背后并非沒有“看不見”的代價,須知每一項政策推出,除了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更伴隨著中長期的潛在效應,這是中國體育運動員臺上臺下淚如泉涌的罪魁禍首。
究其原因,體育項目政治多,參與少,樂趣罕見!在現(xiàn)行體制下,但凡是列入競技考核的體育項目,金牌上附著了太多的利益,對冠軍的濃墨重彩與頂禮膜拜,簡直是趨之若鶩。運動員、教練唯金牌參與,體育迷們往往是充當旁觀者和看客,坐在體育場或電視機前用眼睛和耳朵參與運動,自己則很少真正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這些因素瘋狂地阻擋體育運動給人們所帶來的各種樂趣。
“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毛主席在60多年前就為我們指明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即民眾去參與體育,分享體育,這才是理解體育精神的最好方式,也是正確理解“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的核心內(nèi)涵。別讓運動員唯金牌論的觀念走火入魔,也別讓從事體育運動的人成為四肢發(fā)達卻缺少謀生能力的體制犧牲品,全民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遠比金牌重要很多,這是還金牌純真笑容、祛除金牌中眼淚的良藥也。
總之,當今中國金牌和眼淚并非一時造成的,而是社會現(xiàn)實與歷史文化兩個方面,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如果我們能發(fā)現(xiàn)并清除體制弊端,那么就是不流眼淚領金牌楊帆起航時,盡情享受體育樂趣,回歸體育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