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趙啟正
孫萍
胡智榮
??诰W4月8日消息(特派記者 任錦雯 王紹兵 陳敬儒 楊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而通過公共外交無疑是不二之選,但究竟要怎樣運用公共外交、用什么策略來做呢?在7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舉辦的“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對話會上,庫恩基金會主席Robert Lawrence Kuhn、英國48家集團主席Alistair Michie、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等對此展開了對話。
中國公共外交挑戰(zhàn)是什么
趙啟正:目前我國公共外交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主要表現在語言和信仰上。語言方面,由于漢語言在世界上還不夠普及,導致我們表達文化時大打折扣;其次是生活習俗,它雖然不是法律,但比法律影響還要大,因為已刻在中國文化DNA上?!案匾氖切叛稣系K?!壁w啟正表示,信仰是多元的,中國并非沒有信仰,國人有宗教、文化、政治等多樣的信仰。只是如何通過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建立共鳴,成為很大的挑戰(zhàn)。
Alistair Michie:最大的挑戰(zhàn)是把政策變成行動。公共外交是在這里第一次獨特提出,怎么把它從政策變成實際行動,我覺得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對此我有四方面的建議:中國應該有一個新的宣傳模式;大力投資,幫助外國政府、企業(yè)領導者了解怎么和中國溝通、交流。通過培訓讓他們能夠對時刻有可能參與的公共外交做好準備;調動資源。不僅通過大量印刷中國日報,還應和外國人一起創(chuàng)辦網站發(fā)出中國的聲音。
外國怎么看中國公共外交
Robert Lawrence Kuhn:目前,中國公共外交傾向于通過最佳的故事來介紹中國文化的豐富性?!暗芏嗲闆r下介紹的中國故事,實際上沒被關注。事實上是,在95%的情況下,人們更加關注出現的問題,而不是你有多么優(yōu)秀。”中國應正視這個問題,直面問題往往更加有效,讓公眾理解中國的現狀。當人們關注的時候,恰恰可能是講述故事的最佳時機。
Alistair Michie:我認為有些地方對中國的了解程度非常低,甚至很多人認為中國崛起很危險。這樣的不信任是很危險的,如華為在美國的公司就受到了阻擊,因此這是中國必須要應對的問題,中國一定要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對外溝通。中國現在用的方法是過去的老舊風格,我們叫作對外宣傳,這是個負面的詞,信息沒有互動,不會發(fā)揮根本性的作用。也就是說要和聽眾、受眾進行互動,要了解他們要了解什么,需要什么,找到辦法引導他們,從而正確地引導輿論導向和觀點。
如何應對跨文化交流差異
于丹:英國記者問我,儒家所說的君子概念與西方人的“現代公民”和“紳士”幾個概念之間有什么異同?有什么評價標準,到現代還有意義嗎?意大利記者問我,你書里說,儒家面對時光是抗爭的,道家則是不喜不懼。一個抗爭一個順應,你們怎么看待安樂死,人對于生命到底該有什么態(tài)度?美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過節(jié)和西方過節(jié)有什么區(qū)別?這些有趣的問題,是在跨文化交流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我認為,面對這樣的差異,我們更應“理直氣和”。
承認差異,是我們溝通的前提,然后心平氣和,在別人的需求下完成我們的溝通表達。最后文明的融合絕不是某種文明對他文明的說服或者征服,而是多文明把有用的、活著的價值合在一起。我理解的公共外交是一種全民表達,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溝通,是一種心平氣和中對于差異的彼此認知,是一種活著的、全球正在生成的新文明形態(tài)。
中國有太多文化沒有打造為品牌,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有豐富的效應。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喝茶,但最著名的律動紅茶不是中國品牌。為了中國的理性思維,首先應完成與洋氣凝聚,中國有豐富的品牌資源,但品牌效應很差,我們要完成品牌構筑。要承認差異,共建平臺,這樣做的話,中國公共外交會越走越有效果。
?
?
相關鏈接:
頭目長老文化交流團蒞臨檳榔谷參觀交流·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