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團中央將全團維護青少年權益工作的重點品牌“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面對面”活動的主題確定為“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從如何盡快破除阻礙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各種制度、非制度障礙,到如何豐富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調研、關注、發(fā)出建議意見并在服務關愛農民工子女等領域具體實施的力度日益加大。團組織的工作既是對黨政重點工作的一種主動積極的響應,也是一種力爭有所作為、不甘落后的責任感和擔當,團組織的建議意見和創(chuàng)新之舉,也得到了各級黨政部門的積極回應。為追蹤這些工作的具體進展和存在的困難,并探討應對之策,引發(f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我們從即日起推出一組《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系列報道》。
24歲的河南姑娘喬叢叢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第三個轉折點,從一名新員工培訓輔導員晉升為人力資源專員。
你可能無法想象,她的第一學歷是中專,第一份工作是在廣東省珠海市一家電子廠做流水線操作工。連她自己都感到吃驚,在江蘇省吳江市待了不到4年,竟完成了從一名農村進城打工妹到辦公室白領的蛻變。
如今的她,每天著正裝上下班,坐在辦公室與電腦為伴,月薪從1000多元漲到4000元,年底還有獎金拿,雖然沒有城市戶口,但她依然能享受吳江市民能夠獲得的醫(yī)療服務和未來可以預見的帶薪產假、退休福利等,她儼然已將自己定位為城里人,“不可能再回去種地了,就算回河南,肯定也在城里找個公司上班?!?/p>
在江蘇吳江,喬叢叢算不上是一個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傳奇”,像她一樣從底層做起的人還有很多。一套完善的政府培訓和企業(yè)晉升機制為她的融入鋪平了道路,同時也給眾多與她情況類似的進城務工青年一個希望。
對于喬叢叢而言,“希望”很重要。2006年,她之所以選擇離開工作了一年的那家珠海的工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希望”,“在流水線上做操作工,一周工作6天,還要經常加班。工廠又偏僻,除了干活兒,啥都沒有?!?/p>
哪怕面臨回老家可能找不到工作的尷尬,她還是毅然決定離開這個“只能當一輩子操作工”的地方。
對工作環(huán)境和職業(yè)前景的看重,被80后、90后農民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2010年各地兩會召開之前開始,全國各地各級團組織集中公布了一系列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問題的調查報告,其結果無一例外地顯示,新生代農民工較老一輩農民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對職業(yè)發(fā)展前景的看重。
回頭再看,喬叢叢認為當年的選擇是明智的。在老家待業(yè)一年后,她經小學同學介紹,背著行李來到朋友口中“更有希望”的吳江工廠,同樣是電子廠,同樣是做一線操作工。
3個月后,“希望”來了。廠區(qū)內外都貼滿了基層管理干部的內部招聘啟事,凡是工作滿3個月的一線操作工都能參加面試。很多人都報了名,喬也不例外?!叭绻墚斏仙a線組長,一個人就能管理幾十個人,工資會漲,還能參加管理培訓?!?喬叢叢說。
那次面試及后來跟進的培訓,成為喬職業(yè)生涯的第二個關鍵轉折點。她后來才知道,那次培訓是吳江市職業(yè)培訓指導中心免費為企業(yè)提供的培訓服務,而她自己,則是吳江所有接受免費培訓的上萬名外來務工人員中的一個。
“培訓老師覺得我表現(xiàn)不錯,剛好我所在企業(yè)的新員工入職培訓部門缺人,就推薦我去了?!睆囊痪€操作工轉為新員工培訓輔導員,工資其實沒漲多少,從1000多元漲到2000元而已,但喬叢叢還有更長遠的計劃——當上輔導員以后,還能成為人力資源專員,再往上可以當訓練企劃師,之后是課長、副理、經理、主管,“晉升機制完善,有奔頭?!?/p>
沖著未來光明的“奔頭”,喬開始有意識地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其中就包括校企合作的南京大學商務管理大專函授課程研修班,“每周六、日老師來廠里上課,3年花費7200元,拿到文憑后廠里報銷一半。”
如果工廠不提供相關培訓,外來務工青年還能在吳江市職業(yè)培訓指導中心享受相關服務。一方面職業(yè)技能培訓對外地人免費,另一方面,西南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大專學歷培訓3年花費6000元,對那些參加過技能培訓的外地人減免500元。
“每年培訓300人,一半以上都是外地人?!眳墙新殬I(yè)培訓指導中心副主任沈明偉見識過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從操作工晉升為管理人員的“傳奇”,“過去技能培訓我們只對本地人免費,現(xiàn)在對本地人和外地人政策完全一樣。只要你想學,就一定能學上,不存在差別待遇?!?/p>
“沒有差別待遇”正是吳江最令喬叢叢心儀的地方,“上哪兒辦事都一樣,培訓、升職、生孩子、住宿舍都跟本地人一樣?!?/p>
?
相關鏈接:
打工妹迷戀老板錯把欲望當愛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