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與高效經濟是中國特色”
記者:世界上已經有過300多次空間交會對接,我國在這個領域起步晚,是否具備后發(fā)優(yōu)勢?
周建平:美國、俄羅斯都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進行了交會對接。從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難度和風險非常大,俄羅斯當年搞交會對接的時候連計算機都沒有,使用的是模擬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最新的技術、尤其是信息和電子技術方面的成果來做這件事,因此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打造更高效、更精確、更經濟的系統(tǒng)。交會對接的原理并不難,工程實現卻非常復雜。人類的科技成果可以借鑒,但技術是買不來的,所有技術和產品都必須由我們自己完全獨立研發(fā)。
記者:獨立自主是中國航天發(fā)展的重要原則。
周建平:對,中國航天一直是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fā)展,形成了獨立的工業(yè)體系、技術體系和創(chuàng)新體系。有句話說“站在巨人肩膀上”,但僅僅站在人家肩膀上是不行的,還得有自己的肩膀、把自己的基礎打牢。任何領域都是這樣,引進是好事,但一定要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堅持自我發(fā)展,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超越。
記者:同樣是交會對接,我們的方案有哪些“中國特色”?
周建平:高效、經濟是我們的特點。比如天宮一號,兼顧了空間實驗室和交會對接的需求。我們本來設想先搞交會對接、再建空間實驗室,后來經過反復論證,決定同時驗證兩項技術,不僅更經濟,也能夠提高驗證效率、縮短研制進程。因此,天宮不僅是驗證交會對接技術的平臺,還是一個空間實驗室,在軌運行期間將進行各種實驗,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中國空間站將向全世界開放”
記者:您能描繪一下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嗎?
周建平:未來空間站由三個艙段組成,重量大概在60噸量級,加上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將達到80多噸。這個規(guī)模能夠滿足我國空間科學研究的急需。當然,我們的設計留有擴展余地,將來可以根據經濟和科技發(fā)展水平增加艙段。
記者:中國發(fā)展空間站的內在需求是什么?
周建平: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探索新的領域、開發(fā)新的資源,因此太空探索是人類發(fā)展欲望的體現,也是人類擴展生存疆域的需要。今天,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空間應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信、氣象、資源衛(wèi)星??臻g還有更多資源,比如微重力、高真空、高輻射,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新的知識、新的發(fā)現、新的產品,加深人類對我們所處宇宙和生命演進過程的了解。這就是我們發(fā)展空間站的需求和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