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中國孩子胸前都曾飄揚過紅領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標志,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紅旗一角”,對于初入學校的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榮譽與向往。然而沒有想到,在陜西西安的某個小學,竟然會由此派生出一條惹眼的“綠領巾”來。
“綠領巾”本身并不惹人厭憎。有不少城市在尚不到入隊年齡的一年級新生中間試行“綠領巾”,將它作為少先隊“預備隊”的標記,襯著一張張稚嫩笑臉,像新長出的苗苗一般可愛而充滿希望。
但這一次,西安某小學的“綠領巾”,被老師當成“激勵沒戴上紅領巾的學生”的手段,被學生們解讀為“差生”的身份標志,因而格外觸目驚心??匆姾⒆觽円浑x開學校就趕快摘下“綠領巾”藏進書包的動作,聽見系“綠領巾”的孩子說“不戴怕老師說”、系紅領巾的孩子說“你學習差,只能戴‘綠領巾’,我才是真正的紅領巾”時,這樣的觸動尤其強烈。
應試教育給了我們眾多考試和依照學科考試排名評價學生的強大習慣。在整個教育階段,絕大多數中國孩子身上貼得最牢固而顯眼的,就是這一種分類標簽:尖子生、差生、中等生。在不少學校,除非你有特殊背景,否則只有學習成績優(yōu)秀者才有做班干部、評先進、率先入隊入團的資格;同一種違紀行為,優(yōu)等生和差生得到的反饋和處罰多半也相去甚遠。如今,西安的這個小學干脆用紅、綠兩色的領巾,讓優(yōu)等生和其他孩子變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
雖然學校有些委屈地說,他們的本意只是為了“激勵”那些還不夠入隊條件的學生,但如此“激勵”手段顯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壓力與打擊,缺少對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識的理解與關注,難以達到激發(fā)上進心的目標。
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應該以健全人格的公民為培養(yǎng)目標,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遠遠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現實卻恰好相反。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態(tài)度將“育人”過程擠壓得十分扁平,不僅讓孩子承受了難以負擔的學業(yè)壓力,更將庸俗淺薄的功利化價值觀念植入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很難想象,一個從未感受到平等與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夠擁有適度的自尊自重意識、不以對立的情緒看人處世;也很難想象,一個僅因學科成績優(yōu)秀或擁有了“紅領巾”、“五道杠”就被嬌縱的“優(yōu)等生”,即便日后成為“精英”,便會陡然懂得平等待人、體恤弱勢人群。一位16歲的“神童”博士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應當做“王者”、“人上人”,且要求并不富裕的父母付全款為他在北京買房,此等表現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這種單薄教育理念的缺失。
中國的教育正處在深化改革、謀劃長遠的關鍵時期。在急功近利的社會環(huán)境投射下,教育很難獨醒,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淪喪根本的育人理念。但未來中國社會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數自我強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個階層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要培養(yǎng)他們,請從摘掉教育的“綠領巾”開始。(姜泓冰)
?
???相關新聞
?
陜西省少工委叫停小學要求差生戴“綠領巾”做法西安一小學給差生戴綠領巾 學校稱為激勵其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