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以來,我國股市一路下跌;8月9日,上證綜指最低探至2437點。目前,不少分析人士把股市脆弱不堪的原因,歸結為內部經濟不可測以及美歐債務危機的沖擊。特別是,在美國主權債務降級之后,不少分析人士更把眼光投向了美國股市,認為那是決定中國股市走向的風向標。
在我看來,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是經濟全球化、股市國際化的必然邏輯,恰恰是我國股市歷經21年之后,仍然缺失定價權的可怕印證。因為,我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大國,無論從經濟增長的后續(xù)動力而言,還是從經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而言,都有著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從上市公司業(yè)績增長來看,已披露半年報的公司平均業(yè)績增長達30%以上。無論發(fā)展新興產業(yè),還是加強區(qū)域結構調整,甚至在傳統(tǒng)領域的石油化工煤炭電力等產業(yè),內在動力都很強勁,也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這與疲軟無力的股市形成巨大反差。一年多來,股市走勢不能反映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現(xiàn)實,而是圍繞CPI漲幅、信貸額度增減、房地產調控的力度等上下波動,以跌為主。而一旦美歐股市下跌,滬深股市則以跟進下調為主。
那么,中國股市的較差走勢是不是經濟基本面決定的?是不是中國經濟真的不行了,要降速甚至硬著陸了?是不是美歐經濟下滑就導致中國出口無望了?是不是中國股市越來越沒有投資價值了?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近一年多來,美國和歐洲的股市一直在高位上運行。而A股市場從2010年開始,總體趨勢是下跌。歐美股市指數(shù)卻僅在2008年下半年短暫下跌,隨后很快收復失地,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有一段時間甚至與2008年危機之前的高點持平。歐美股市在目前階段下跌,我認為是很合理的。但A股市場跟隨美歐股市下跌,則是反應過度。
當然,近兩年來中國股市表現(xiàn)較差,有自身經濟運行上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波動、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新股發(fā)行節(jié)奏過快等等,但是,即使如此,A股市場也不至于如此之差。中國股市定價權缺失,是它一遇風吹草動,就杯弓蛇影的根源。
所謂定價權缺失,主要表現(xiàn)為市盈率不被國際金融界認可。一個顯著的事實是,中國公司到紐約證券交易所或者納斯達克市場掛牌,無論定幾塊錢,大家都認為合理。但中國股市顯然沒有這樣的權威性。IPO制度幾經改革,市場化定價已有相當大的進步,中國上市公司的A股定價仍然不具有權威性。同一家公司,在香港股市和在內地股市,卻存在較大的價差。這種自信力的缺失,反映到市場上,就是齊漲齊跌、暴漲暴跌。
與這種定價權缺失相關聯(lián)的,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xiàn)的“唱空中國”的輿論潮。這種唱空有時是外部獨唱,有時是內外呼應,十幾年來連綿不絕。今年以來,不少境外人士預言中國經濟會硬著陸,把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無限放大,夸大上市銀行的資本缺口??陀^看,我們在宏觀調控方面確有一些挑戰(zhàn),實體經濟運行也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困難,但總體而言,我國經濟整體運行、地方債務結構、銀行風險控制體系都要比美國的情況好,不會出現(xiàn)大的危機。對此,中央政府及相關部門已多次做過澄清和說明。但在股市上,前述夸大其辭、極力渲染“中國經濟不行了”的議論,遠遠蓋過了人們對于正常的經濟基本面的關注。
今年4月傳出的國際板要很快開通的消息,對股市運行的負面影響極大。一些人士把國際板夸大渲染為“A股市場的活樣板”,試圖把跨國公司定價標準拿來做標尺,這是對我國股市自主定價權的巨大沖擊。目前,盡管國際板籌辦已擱置,但籌辦中的一些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設計,對股市投資者的心理沖擊不小。
我要特別指出,我國股市的開放進程不能停,而且還應當加大開放的力度、廣度、深度,但是,開放要“以我為主”,要服務于國民經濟整體發(fā)展,要服務于行業(yè)戰(zhàn)略布局,要服務于本國企業(yè)提升競爭力。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絲毫沒有必要為外國公司設立專門的市場;外國公司來華上市,應當執(zhí)行與境內公司同樣的標準和程序。
股市自主定價權薄弱和缺失的現(xiàn)狀,與我國經濟所處的國際地位是不符合的;長此以往,也不利于資本市場吸引長期投資,不利于資本市場實現(xiàn)結構升級。我認為,增強中國股市的自主定價權,首先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對外開放原則。在此基礎上,采取完善市場體系和鼓勵投資兩方面措施。
完善市場體系方面,一是加快推出退市制度;二是完善新股定價機制;三是依法打擊內幕交易;四是迅速合并AB股市場。鼓勵投資方面,可以對持有A股的投資者給予個人稅收優(yōu)惠;對上市公司分紅給予稅收優(yōu)惠;對所有長期資金入市給予必要的政策優(yōu)惠。
?
???相關新聞
?
穆迪下調日本主權信用評級 東京股市下跌1.07%?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