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親生母親竟然掐死10個月大的兒子,還在Q群上用文字“直播”全過程。發(fā)生在福建漳州的這一極端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除了譴責這位母親,許多人也在反思:這到底是哪里出了錯?
事發(fā)后,這名女子自己報了警,并交代作案動機:這么做是為了報復婆家人對她不好。這也許是她殺子的直接原因,但未必是事件的全部成因。還應看到,這是一個90后媽媽,或許她還沒有完成從少女到母親的角色轉換,產后抑郁加上夫妻矛盾,讓她感覺個人世界崩潰了。
生活顛簸、工作不穩(wěn)定、心理脆弱,以及對未來失去信心,這不僅是個體命運,也是一些新一代外來務工人員的現(xiàn)實人生。因為難以忍受現(xiàn)實而殺子,這是極為罕見的個案。因為對生活失去信心而自暴自棄,甚至把仇恨報復在家人頭上,卻不是孤例。
許多新生代農民工沒下過田,還有的生在城市長在城市,他們一方面比上一代人更渴望財富和安逸生活,另一方面又由于種種原因難以出人頭地。這無疑會讓這個群體中的一些人陷入焦灼,喪失對生活和未來的信心。
實際上,這股焦慮情緒已不僅彌漫于農民工群體。就在上個月,上海一對80后夫婦因為發(fā)生激烈爭吵,丈夫一怒之下竟把10個月大的孩子從樓上拋下,造成男嬰當場身亡。這對夫婦不是農民工,可他們一樣活得不開心。無論導致這種極端行為的原因是什么,都可以說,我們正生活于充滿焦慮的年代。
所謂社會轉型期,意味著什么都是不確定的,什么都可能發(fā)生變化。這也意味著,人們難以對生活和未來作出穩(wěn)定預期。這樣,許多人很焦慮,并把這種焦慮表達或發(fā)泄于日常生活中。
這位年輕媽媽也許會為自己的沖動行為后悔一輩子,但這并不能挽回一個脆弱、無辜的生命。那些在Q群里親歷這起悲劇的看客也該反省,為什么自己會那么冷漠,竟然眼看著這起人倫慘劇發(fā)生卻不報警。當然,在譴責兇手和看客時,也該反思這起極端事件的社會成因。畢竟,或許正是這些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因素糾結,才最終導致悲劇發(fā)生。如果人們能正視問題之所在,同時多釋放一點善意,不僅悲劇會少些,還將有助于修復創(chuàng)傷。(魏英杰)
?
???相關新聞
女子一邊掐死親兒一邊網上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