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事者照片(網(wǎng)友提供)
河北保定公安局一副局長李剛之子李啟銘在河北大學校內(nèi)醉駕肇事致1死1傷,目前已被刑拘。學校學生自稱被學校要求保持沉默,擔心學校處分不愿出面作證。(2010年10月21日《廣州日報》)
?
肇事者李啟銘開車撞倒兩名女同學后想逃跑,很快被學校的保安和學生截住。看慣了社會冷漠的我對此稍有寬慰:誰說大學精神已經(jīng)沉淪?誰說我們的大學生已被冷漠的社會風氣腐蝕?可是當案件的進展需要目擊者出面作證的時候,朝夕相處的同學卻沒有人肯露面,這是何等的悲哀?
?
有學生私底下告訴記者王克勤:“現(xiàn)在學校不讓我們說這件事情,因為他們一旦向記者透露什么,學校知道后肯定會對說的學生做出處分”。出面作證,本該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卻有可能為此背負處分的沉重代價,對于好不容易擠過高考獨木橋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在一個處分有可能影響下半輩子的語境下,沒有多少學生、家長能背得起這樣的一副枷鎖。如此看來,我們沒有理由責怪不出面作證的學生。
?
那么作為學校,河北大學為什么要求學生不準提這件事?難道學校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作為大學,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的圣地,卻在一件普通的酒后駕駛案件上將學生打造成“沉默的羔羊”,這多么的耐人尋味。而如果剖析這其中的原由,恐怕也就只有“我爸是李剛”這條堂而皇之的理由能說得過去。
?
“我爸是李剛”,這是一句飆悍的句子,被網(wǎng)友稱為“史上官二代最強音”,不過很多網(wǎng)友對這句話嗤之以鼻,紛紛將其作為“模板”進行造句大賽,有著不用口水淹死它勢不罷休的態(tài)勢。然而也許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話,竟將堂堂的河北大學鎮(zhèn)住了。
?
出面作證需要個人的良知、品性和勇氣,作為大學生,作為中國未來的棟梁,必須要敢于站到法律一邊。某大學校長說過:學生品性是社會良心的最后堡壘。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品性的神圣課堂,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良知、品性和勇氣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校在一句“我爸是李剛”面前就膽戰(zhàn)心驚,就立馬用“處分”的抹布把學生的嘴給堵上,這樣的學校領導、學校本身又有多少良知?一所大學,假如沒有正義感、責任感,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對學生的權益冷若冰霜,眼睛只盯著關系和權力,只以自我為中心,那么,把學生培養(yǎng)成沉默的羔羊只是遲早的事。
?
馬丁·路德·金曾說過:“歷史將會記錄在這個社會轉型期,卻發(fā)現(xiàn),最大的悲哀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作為社會風氣的主要傳播者,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這樣的大學也就沒有多少存在的意義了。作者:夢離柯原題:河北大學致力培養(yǎng)沉默的羔羊?
?
如果說一開始“我爸是李剛”的狂囂,讓人心痛的話,那么此時校方的冷落,則如一場秋雪,寒意破骨,直刺心靈。實在難以理解,校方為什么不允許老師和學生接受采訪?難道,花樣的生命就融化不了人性的寒冰嗎?
?
不能理解,什么力量至于讓一所高校噤若寒蟬?!拔野质抢顒偂保倚T诔聊?。誰都可以沉默,校方不可沉默。每一個高校,都應該立志于讓學生引以為傲。我不知道,一個連姿態(tài)都不肯露的高校,又怎么會讓學生有驕傲感?
?
?
相關鏈接
河北大學車禍目擊者集體沉默 學生怕學生處分河北大學“校園車禍”肇事者身份確定 被刑拘河北大學撞死女生者被指平日張揚 父親身份確認河北大學發(fā)生校園車禍 造成兩女生1死1傷?